肺炎衣原体(TWAR株)(1965年台湾分离株TW-183和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AR-39)是目前临床上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衣原体种,目前仅有一种血清型,属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
(一)发病原因
肺炎衣原体(TWAR株)(1965年台湾分离株TW-183和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AR-39)是目前临床上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衣原体种,目前仅有一种血清型,属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
(二)发病机制
肺炎衣原体由上呼吸道吸入,侵入鼻咽等黏膜后,首先引起局部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性病变,病原体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进而通过血行扩散。病变明显多发于肺等下呼吸道,炎性病变由肺门逐步扩大,表现为小叶性及间质性肺炎,多发于肺下部。伴随肺部的早期炎性反应,呈现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及肺泡的纤维素样渗出,可见肺泡腔充满液体,肺泡壁和肺间质呈明显增厚,可发生水肿、出血及坏死。病变也可累及网状内皮系统,肝脏出现炎症及小灶性坏死,脾有肿大。有时可见胸膜炎、心膜炎及心肌炎等,肾脏、神经与消化系统也可出现病变。在肺巨噬细胞、心肌、心包及肝星形细胞内均可见到嗜碱性包涵体。
常见症状:咽痛、胸痛、咳嗽、头痛、啰音、疲劳、周身不适、感染性发热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15~23 天,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和咽炎,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但以后者为主,如支气管炎和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系衣原体肺部感染的主要形式。不同于鹦鹉热肺炎,此病患者无病鸟接触史。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多数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干咳为主),以及胸痛、头痛、不适和疲劳。受累的肺叶部位可听到?音。但再感染的患者呼吸道症状往往较轻,且较少发展为肺炎。老年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可能较为严重,有时是致死性的,尤其是合并细菌性感染或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时。
肺炎衣原体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均无特异性,不能和其他非典型肺炎相区别,尤其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故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肺炎衣原体的培养,取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培养。最近有报道经胰酶和(或)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处理后的标本肺炎衣原体分离率大大提高。分离物可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但由于肺炎衣原体的培养要求高,一般实验室难以做到。应用PCR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但需要注意质量控制,防止出现假阳性结果。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标准的且是最常用的肺炎衣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除性病门诊患者和娼妓特定人群外,肺炎衣原体肺炎的MIF血清学诊断可使用肺炎衣原体单一抗原,即不需要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抗体。血清学诊断标准为: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1∶16≤IgG<1∶512为既往感染。
检查项目:胸部透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X线胸片
肺炎衣原体的培养,取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培养。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标准的且是最常用的肺炎衣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除性病门诊患者和娼妓特定人群外,肺炎衣原体肺炎的MIF血清学诊断可使用肺炎衣原体单一抗原,即不需要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抗体。血清学诊断标准为: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1∶16≤IgG<1∶512为既往感染。
X线胸片开始主要表现为单侧肺泡浸润,以后可进展为双侧间质和肺泡浸润。肺炎衣原体感染复发较为常见,尤其抗生素治疗不充分时,但较少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
应注意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鉴别,这两种肺炎的临床症状和X线胸片改变与肺炎衣原体肺炎非常相似,鉴别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表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和咳嗽。咳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在随后的1-2天,咳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可能会使患者衰弱。肺炎支原体感染这种症状逐渐加重的特点与流感和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发病有着明显的差别。
常继发细菌感染,合并心内膜炎、心肌炎等。咳嗽更加严重,痰白色较少,偶尔痰中带血。患者体温通常在37.8-38.5℃并伴有胃寒,但真正寒战(如肺炎双球菌肺炎患者)很少见。与流感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不同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与腺病毒肺炎区别是后者有时伴随有腹泻,但肺炎支原体很少有腹泻。
肺炎衣原体肺炎系人类呼吸道疾病,与动物宿主无关,所以按一般呼吸道感染疾病预防即可。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足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多饮水、少食多餐。保持呼吸道通畅。酌情给予吸氧及其他对症治疗。注意合理的养气润肺,健脾疏肝,调整营卫。
(一)治疗
1.抗生素治疗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治疗与肺炎支原体相似,简单而有效,耐药不多见。但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不同处在于治疗的时间要长,以防止复发和清除存在于呼吸道的病原体。
主要为抗生素治疗,首选治疗为红霉素,每次0.5g,4次/d;或多西环素,首剂0.2g,以后每次0.1g,2次/d;或四环素(不用于孕妇和儿童),每次0.25~0.5g,4次/d;口服,疗程均为21天。新生儿和婴儿的用量为红霉素每天40mg/kg,疗程2~3周。一般用药后24~48h体温下降,症状开始缓解。应当注意.即使用此疗法,部分病例仍可复发。如果没有禁忌,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近年来,也有采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报道,其中阿奇霉素的疗效要优于克拉霉素,但临床应用经验尚少。其用法为克拉霉素,0.5g/次,2次/d,疗程21天;阿奇霉素,第1天0.5g,后4天0.25g/次,2次/d。亦可应用利福平(0.15g/次,3次/d),罗他霉素(0.2g/次,3次/d),罗红霉素(0.15g/次,2次/d)进行治疗。肺炎衣原体对氟喹诺酮类也敏感,如氧氟沙星或托氟沙星(0.2g/次,2次/d)可用于成人患者的治疗,但不推荐用于儿童。
2.注意事项 抗生素疗程一定要充足,以防复发。如果红霉素的剂量太小,或疗程太短,常使全身不适、咳嗽等症状持续数月之久。
(二)预后
不经治疗,一般在数周后也可逐渐自愈。但肺部?音及X线照片所见病变将数月不消。患儿可发生突然死亡,但沙眼衣原体与突然致死征候之间的关系均不详。
必须供给病人充足的营养,特别是热量和优质蛋白质,以补充机体的消耗。优质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等,总量每天50~60g为宜。脂肪应适当限制。
酸碱失衡是肺炎的常见症状,应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以补充矿物质,有助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还可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含铜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芝麻酱等;也可给予虾皮、奶制品等高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