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它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成人与小儿均可患此类房性心动过速,但两者在病因等特点方面不尽相同。在儿童病人中,多源性房速罕见。文献中偶尔有病例报告,绝大多数病人不伴有心肺疾病部分病人有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病例的房速可自行终止但是儿童中多源性房速病人的病死率高达20%。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伴发多源性房速最常见疾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住院的患者中多源性房速的发病率为6%~17%。
1.成年人的病因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占所有病例的60%~85%。其中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阻塞性肺气肿,使肺动脉压力过高,继发右心室肥厚及右心房扩大、缺血、纤维化等。
②心力衰竭 MAT患者常伴有心力衰竭,可高达13%~32%。心力衰竭的缺氧和血中肾上腺素水平高。可能促发MAT。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亦易发生MAT。
③洋地黄中毒 尤其是肺源性心脏病伴洋地黄中毒者更易发生MAT,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④外科手术 特别是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有外科手术史者如吸入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
⑤少见的病因 如低血钾、肺栓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败血症、糖尿病、二尖瓣脱垂等感染、代谢紊乱或服氨茶碱可加重病情。
2.儿童的病因
①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新生儿出生后,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有一个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解剖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容易导致婴儿心律失常和猝死。正常心脏的胎儿,在子宫内即可发生MAT。
②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可能产生轻微和可逆的心脏病变,结果导致某些婴儿心律失常。
③儿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有报告在用洋地黄后出现MAT但均无洋地黄中毒反应,停服洋地黄后,MAT依然存在,故与洋地黄无关。
常见症状:心跳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休克、心音异常、心悸、心慌气短
成年人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主要来自原发病。而MAT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min以上,可达150次/分,也有低于100次/min。MAT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
患儿的症状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如咳嗽、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其他症状有呕吐、惊跳、晕厥等。体检:有明显的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肺部啰音等。
检查项目: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胸部平片
1.成人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①在同一导联上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P′波清楚可见。没有一种P′波被认为是主要的,即无主导起搏点。
②P′-P′间期有等电位线,P′-P′间期、R-R间期完全不等。
③P′-R间期不等多变。
④心房率为100~250次/min,一般在160次/min以上偶有低于100次/min者。较通常的房性心动过速慢。其发作也大多非突然开始、突然终止。极少数也可呈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⑤常伴有较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故心室率亦较慢。
⑥心房激动P′波均可下传到心室,但也偶有P′波不能下传到心室者。
⑦QRS波形态多在正常范围内,偶也可有束支传导阻滞的波形。
由于不同形态的P′波,意味着发自心房的不同部位的激动,故名为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有学者认为,它常由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发展而来。MAT常伴有其他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是心电图的特点之一。常伴有单源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关系。MAT的心电图上可见到窦房结受抑制现象。例如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甚至心搏暂停其原因可能是过速的异位心房律引起的超速抑制所致。
2.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基本与成年人相同,但小儿的心房率较快,为140~300次/min,平均为210次/min;心室率为110~200次/min,平均为131次/min。
应与心房颤动和扑动鉴别:
1.心房颤动 心房率350次/min以上,P-R之间等电位消失,伴房室传导阻滞。(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2.心房扑动 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并脱落发生脑栓塞。心电图表现典型房扑心电图特点是窦性P波消失,心房激动代之以一系列大小相同的锯齿样的规则扑动波 心房率250次/min以上,P-R之间等电位消失,心房波呈F波形,并伴房室传导阻滞。
可并发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积极预防先心病;防治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胃肠疾患(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治疗MAT的关键是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去除诱因,例如感染、心力衰竭等诱因。一般经积极治疗,包括消炎、改善通气功能(肺心病)、纠正缺氧和电解质紊乱及心力衰竭等,大多数患者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亦可恢复为窦性心律。但亦有年老、病重或伴有冠心病者,在去除各种诱因后,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仍持续存在。此时MAT的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肌缺血、低血压甚至心力衰竭。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对MAT均无明显疗效。但有人认为洋地黄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者。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
美托洛尔(Metoprolol倍他乐克,美多心安)和维拉帕米(异搏定)能抑制房内异位兴奋灶、减慢房室传导,使MAT的心室率减慢,并可使其转为窦性心律美托洛尔系β1受体阻滞药。其对肺、支气管影响不大,但患支气管哮喘者仍应禁用。急性心力衰竭者禁用。
维拉帕米口服、静脉注射均有效。几乎可使所有患者的心率减慢,约43%的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心律。有降低血压、加重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硫酸镁及钾盐治疗也有一定疗效。此外,氨茶碱应避免使用因其可促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导致房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的发生。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食疗方:
药用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黄芪30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两次混匀,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宜】
1、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山楂、蘑菇等。
2、宜食清淡。
3、宜多吃纤维类食物。
【忌】
1、忌食有刺激神经兴奋的食物,比如辛辣食物.咖啡和可乐等。
2、忌食肥腻的食物。
3、忌烟酒。
4、少吃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