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

就诊科室:
营养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一组以反复性、自限性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其发作时血钾的改变,可将其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及正常血钾型三种类型。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是以骨骼肌发作性的弛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清钾降低为主要特征。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外显率,可见散发病例。本病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Iq3.1-3.2)。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欧美各国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则以散发病例较为多见。饱食、酗酒、寒冷、剧烈运动、精神过于紧张、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诱发本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波动有关。

  (二)发病机制

  由于发作前钾排出量未见增加,故推测发作期血清钾降低可能系因血钾移向肌细胞所致。电生理研究证实,肌细胞外钾浓度降低时,肌膜处于超极化状态。肌肉对神经的刺激反应降低,可能导致肌肉麻痹。病理学所见,于发作期间进行肌肉活检发现,肌浆空泡形成,空泡内含有糖原,提示本病可能为肌纤维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所致,当肌肉功能恢复,空泡即消失。一般本病发作间期的肌活检应显示正常。当病变成为不可逆时,则为永久性肌病(permanent myopathy,PM),因而PM患者即使在发作间期肌活检也可见到空泡等变性改变。

症状

  常见症状:疲乏、下肢无力、知觉消失、腱反射消失、肌性肌无力、麻痹、低钾血症、低血钾、头痛、心力衰竭

  本病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常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障碍。一般说,中年后有发作减轻的倾向。

  诊断依据:

  1.病史 提供发作性骨骼肌弛缓性麻痹而无感觉障碍。

  2.实验室检查 发作时血清钾低于3.5mmol/L。

  3.治疗反应 予钾盐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麻痹。

检查

  检查项目:血清钾、血清磷(Pi)、肌电图、心电图

  1.血液检查 当麻痹发生时,患儿血清钾可降低,血磷亦下降。

  2.尿液检查 尿钾不增加。

  3.葡萄糖诱发试验 对个别疑似病例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葡萄糖诱发试验可有助诊断。试验前患儿血钾及心电图正常,然后患儿口服葡萄糖50g(2g/kg),同时皮下注胰岛素10U(0.4U/kg)后,每隔1h观察肌力,血钾及心电图变化。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患儿出现肢体无力,血清钾递减至3.5mmol/L以下,说明本试验结果阳性。该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但实验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本病,因试验时某些患儿可不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产生反应。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示P-R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ST段下降及T波倒置等。

  【2】.肌电图检查 发作期间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受损。运动电位时限缩小,波幅降低。

鉴别

  对首次发作者,应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肌炎,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继发性低血钾性麻痹相鉴别。

  本病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鉴别,后者急性起病多见双下肢受累后波及双上肢,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进行性加重5~7天时,病情多达高峰。可伴有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受损。

并发症

  可致呼吸障碍,心界扩大或心力衰竭,可发生永久性肌病。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预防

  避免诱因 应尽量避免发作诱因,如受寒,运动过度等。.服用氯化钾 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氯化钾可预防发作本并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发育异常倾向,应及时做染色体筛查,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出生。

治疗

  (一)治疗

  发作时可鼻饲或口服氯化钾0.1~0.2g/kg,必要时可于15~30min后再服1次。病情严重出现心律不齐或呼吸肌麻痹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静脉滴入含钾40mmol/L溶液。据报道乙酰唑胺有控制发作,改善肌力的作用,同时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二)预后

  能够注意避免发作诱因和有效采取预防发作措施,可减少和减轻发作,预后尚好。

饮食

  低血钾周期性麻痹者,再发作期和间歇期均应进高钾饮食。其他缺钾患者。b饮食原则:选用含钾较高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畜肉类、禽类、鸡蛋、蔬菜、鲜、干果类及各种果汁。

  食疗方“川乌粥”。

  做法:生川乌头5克,粳米100克,姜汁5毫升,蜂蜜适量,川乌头捣碎,碾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为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l-2分钟,煮沸即可。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