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口糜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尔后历代医家对此病亦有所论述。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常见症状:低热、局部灼热、流涎、拒食、小儿哭闹不安、口腔黏膜白斑
检查项目:涂片、宫腔细菌培养
①小儿患病后因疼痛拒食,可多食易消化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如莲子羹、清鸡汤、水炖蛋、牛肉汁稀粥等。
②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品菜蔬,如柠檬汁、猕猴桃、苹果、生梨、番茄等。
③多吃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蔬菜,如荠菜、白菜、马兰头、蓬高菜等。
④少食鱼腥,忌辛辣。
托儿所幼儿园发生急性感染时,要注意患儿隔离,以防感染其他正常儿童。患儿卧室和活动室应用陈醋蒸薰。集体服用板蓝根煎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