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是毛细管型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粘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肿瘤边界不清楚。口腔粘膜的淋巴管瘤有时与血管瘤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病因
1.淋巴管发育畸形
2.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肿块常有继发感染史
常见症状:结节、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囊性肿块
1.毛细管型 (1)皮肤或黏膜上有小的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外观呈“蛙卵”状。 (2)无色、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缩性。 2.海绵型 肿物状似海绵,表现为受侵组织的肥大畸形,如巨舌、巨唇等。 3.囊肿型即囊状水瘤 多位于颈部锁骨之上,柔软有波动,皮肤色泽正常,穿刺能吸出淡黄色液体,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检查项目: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 血管造影
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如何检查:
1.浅表淋巴瘤一般根据症状体征可诊断。
2.透光试验阳性对囊状淋巴管瘤有诊断有帮助。
3.诊断性穿刺抽出清亮略黄的淋巴液。
4.B超、CT示囊性肿块,并可瞭解淋巴管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瘤体易并发感染致瘤体骤然增大,张力增高,压迫周围器官造成严重果。
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侵犯唇与舌时可引起巨唇和巨舌症但局部无色泽改变海绵状淋巴管瘤常合并管型淋巴管瘤及巨舌可引起颌骨畸形开合反合牙齿移位咬合紊乱等。常见的并发症:
1.单纯性淋巴管瘤:四肢、阴囊皮肤、口腔粘膜常见,体表者呈厚壁小泡,疣样突起,淡黄色,混有小血管时呈淡红或紫红色。病变间皮肤正常,无痛无痒。发生于舌部者,呈巨舌症。
2.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发生于体表也可发生于深部组织。局限性者呈不规则的软肿块,边不清,无触痛,弥漫性发生在肢体者,肢体肥大畸形,骨骼肥大,呈橡皮肿样变化。发生于舌唇部位,则出现巨舌、巨唇症。
3.囊状淋巴管瘤:临床上最多见,颈部者占3/4。局部为质软的囊性肿块,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肿瘤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囊内感染者出现感染症状,囊内出血者瘤体骤然增大,张力增高,青紫色。生长于口底、咽喉或纵隔者可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窘迫和进食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多因淋巴管早期发育阶段所产生的发育畸形,因此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做好孕前备孕,孕中、孕后的健康防范,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淋巴管瘤,且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淋巴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对于病变范围大,波及器官广的患者应以部分切除或作成形性切除,以免造成正常组织的缺损畸形。对于残留的肿瘤,可考虑行二期手术,硬化剂及平阳霉素注射等其他治疗方法。
淋巴管瘤食疗方
1)果蔬疗法
(1)南瓜150克、水适量,调料少许。炖至无水时服用。
(2)甘蔗2节,榨汁饮。
(3)芦笋200克,加入适当调料炒熟即可食用。
2)药膳疗法
羊骨粥
原料:羊骨10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
做法:
①取新鲜羊骨,洗净敲碎,加水煎汤,高火约20分钟。
②取汤代水,下米煮粥。高火10分钟,待粥快好时,加入 葱白、生姜、细盐,稍煮即可。
用法:先将羊骨洗净槌成小块(如乒乓球大小),加水煎煮,取其汤液与洗净的粳米(或糯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入食盐,即能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