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维生素K(VK)依赖性凝血因子和调节蛋白,包括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Ⅹ、蛋白C(PC)和蛋白S(PS)。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K在食物中相当丰富,而且来源广泛,人体的需要量又很少,一般不易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下列情况下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

  1.吸收不良 影响维生素K吸收的常见原因有胆盐缺乏、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口服油类润滑剂、长期口服抗生素使肠道细菌受抑制、饮食失调等。

  2.口服抗凝剂 大多数口服抗凝血剂,如双香豆素,可使环氧叶绿醌积聚,不能还原为维生素K,因而在体内抑制了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对凝血因子的抑制程度,主要是与这些凝血因子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有关。因子Ⅶ的半衰期约4~6h,故首先受到影响,因子Ⅸ的半衰期为16~30h,因子Ⅹ为30~34h。而凝血酶原的半衰期较长,约36~72h,一般在口服抗凝剂后5~10天才可使其降低到最低的浓度。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K是参与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的辅酶,传递羧基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和Ⅹ)和蛋白(蛋白C和蛋白S)前体分子氨基端的谷氨酸残基羧基化,形成γ-羧基谷氨酸。

  γ-羧基谷氨酸是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所特有的分子结构,或称γ-羧基谷氨酸(Gla)结构区。Gla区是惟一可以与钙离子结合的氨基酸,凝血因子的功能即取决这些Gla区与钙离子的结合特征;结合后的钙离子再与磷脂表面结合,激活这些凝血因子。钙离子在这些谷氨酸残基与磷脂结合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然而每一个依赖维生素K蛋白的Gla区,因所含的谷氨酸残基数量不同而有差异,因子Ⅸ和因子X各含12个Gla区,凝血酶原和因子Ⅶ各含10个Gla区,蛋白C含11个Gla区。

  在维生素K缺乏情况下,肝内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蛋白即可成为脱羧基化的凝血因子和蛋白C及蛋白S,是一些缺乏凝血生物活性和抗凝作用的异常蛋白,但它们仍存在抗原性。

症状

  常见症状:月经量多、血尿、鼻出血、出血倾向、瘀斑、牙龈出血、血肿形成

  临床上可以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淤点或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但出血的程度一般较轻。在外伤和手术伤口部位可有渗血。此外,可有血尿、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未见有深部组织血肿或关节出血。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检查

  检查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复钙时间、维生素K、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血象、血液生化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检查项目:   维生素K、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复钙时间、蝰蛇毒时间、凝血时间。   血液凝固机制分为内、外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包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为筛选试验。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男性31.5~43.5s,女性32~43s。   复钙时间即血浆再钙化时间,是去掉钙的血浆中重新加入钙,使内源性凝血过程重现。标本与正常对照相差大于正常对照的40%,即可认为异常。测定内源凝血系统缺陷的一种实验检查。用草酸钠抗凝的血浆,使抗凝剂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而凝血过程中断,这种血浆加入适当的钙溶液后,血液的凝固过程则继续进行钙化。正常人血浆再钙化时间在3分钟以内。临床上,血友病、凝血酶原、PTC、第ⅩⅡ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减低症等均可引起血浆再钙化时间延长。尤其对血友病诊断有一定意义。   复钙时间正常值:2.8±0.5(2.2~3.8)min。   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而凝血酶凝固时间正常,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延长。

鉴别

  应注意鉴别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Ⅹ的缺乏。可用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和蝰蛇毒时间鉴别。   凝血酶原,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电泳上,它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电点为pH4.2。含于Cohn分带Ⅲ/2之中。可被67%饱和的硫酸铵盐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机体内的半减期为23—36小时。它在凝血过程中变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残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脏,生成时有维生素K参与。   蝰蛇毒是因子Ⅹ的强激活剂,在无因子Ⅶ的参与下,可与因子V、X及血小板因子3(PF3)结合形成外源性凝血酶原酶而使血液凝固。当受检血浆缺乏因子Ⅱ、Ⅴ、X时,血液凝固即会发生障碍,当受检血浆因子Ⅱ、Ⅴ、X含量正常时,即可加速血液凝固。   蝰蛇毒时间正常值:13~14s,比正常对照超过3s为异常。

并发症

  主要是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淤点或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但出血的程度一般较轻,在外伤和手术伤口部位可有渗血,此外可有血尿、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

治疗

  (一)治疗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于凝血功能明显障碍而有出血症状,或在外科手术作准备时。可输注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因子浓缩制剂,以补充凝血因子的不足,以暂时止血。若因双香豆素类抗凝剂过量引起出血倾向时,除停用抗凝血剂外,可用维生素K1治疗。出血症状较轻者,可口服维生素K3或K4,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kg,以免引起溶血反应,或影响血小板的聚集。

  (二)预后

  预后较好。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