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急性颌下腺炎
急性颌下腺炎

急性颌下腺炎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口腔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因导管的阻塞和狭窄而导致颌下腺逆行性炎症,称为颌下腺炎,常与涎石并发。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腺肿大,疼痛,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处。 本病成年人发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现。目前有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未及时接受治疗者,未经正规治疗者,疗效欠佳,因此,早治疗是关键。

病因

  本病常因导管的阻塞和狭窄并伴有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

  1.颌下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

  2.颌下腺导管口堵塞;

  3.颌下腺邻近组织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颌下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颌下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症状

  常见症状:颌下腺疼痛、压痛、颌下腺导管口有咸味或脓性分泌物排出、颌下腺肿大、脉搏加速、白细胞增多、水肿、感染性发热

  颌下腺炎多见慢性,亦可急性发作。急性颌下腺炎为一般急性炎症之症状,患者口底肿胀疼痛,颌下三角处红肿。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腺有脓液或炎性液体流出。全身症状为发烧,呼吸及脉搏加快,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可反覆急性发作,同时可转向慢性。触诊患者颌下腺导管处有时可及硬的结石,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阳性结石。

检查

  检查项目:CT造影扫描、血象、浅表器官彩超、血液生化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颌下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2)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3)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颌下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4、尿常规检查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5、心电图检查

  合并心肌炎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T波低平、 ST段压低。

鉴别

  1.慢性颌下腺炎,表现为颌下区肿块,有反复肿大的病史。包块直径一般不超过2cm。颌下腺导管口正常,无进食后肿大及涎绞痛症状。X线造影摄片检查为正常颌下腺影像。

  2.颌下腺肿瘤,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

  3.急性牙源性颌下蜂窝织炎,与急性颌下腺炎一样表现为急性炎症,但无慢性颌下腺炎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口腔有明显的牙源性病灶。

并发症

  本病由于颌下腺导管由后下向前上走行,因此涎液排泄缓慢,易于形成结石,结石形成后可堵塞颌下腺导管,合并感染后可出现腺腔充血、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加之导管口暴露在口底区,故逆行感染机会曾多,故颌下腺炎常伴有颌下腺导管结石。

预防

  该病常与涎石并发,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口腔卫生,多饮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其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能有用,但来源困难,不易获得,且用后保护时间短,仅2~3周,故使用不多,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治疗

  抗炎治疗。加强口腔卫生,多饮酸性饮料,脓肿局限作切开引流。如为结石所致,待炎症控制后,去除涎石。如深部涎石不能取出,或临床上反覆发作者,腺体增大已呈纤维组织化,可行口外颌下腺摘除术。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