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腰部钝痛、耳聋、腰膝酸痛
引腰背痛,甚则唾涎者。《素问・咳论》:“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在春秋气候多变之时,更因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而发生咳嗽。
检查项目:泌尿系B超、肝肾功能、痰培养加药敏、x线
见心烦口干,心惊不寐,口舌生疮等症者,为心阴偏虚,可改用玄妙散。阴虚咳嗽而见咳声连连,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者,为肾阴偏虚,可改用八仙长寿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阴泻火;麦冬、五味子滋肾润肺,敛肺止咳。
①咳则心痛,喉中如梗,甚则咽肿的病症。《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宜桔梗汤。心经火郁者,用导赤各半汤、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风温袭肺,引动心包火逆者,用心咳汤等。参见心经咳嗽条。 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治宜刺手神门。参见十咳、咳嗽条。 ③五嗽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喜伤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参见五嗽条。 脾咳
(1)干性、刺激性咳嗽:患者咽、喉燥痒,呛咳无痰,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2)湿性咳嗽:痰多,喉内咕噜作响,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后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水肿。
(3)单声浅咳嗽:由于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或慢性鼻、咽炎等刺激咽喉所致。
(4)痉挛性咳嗽:阵发性一连串剧咳,咳时面红耳赤,呈窒息样,多见于百日咳及气管异物的患者,亦见于气管或支气管受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支气管扩张、原发性间质肺炎患者。
(5)犬吠样咳嗽:高音调干咳,其声如犬吠常伴声嘶、喉内喘鸣及吸入性困难,多见于急性喉炎。
(6)无声性咳嗽:有咳嗽动作而无声音,偶见于癔病、声带麻痹的患者。
(7)金属音调性咳嗽:咳嗽与胸腔内空气共鸣所致,偶而在开放性气胸患者中听到
临床应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去其咳嗽之因,则咳嗽自止。外感之咳,邪气多由皮毛、口鼻而入于肺,治以疏散为先,肺欲辛,平味药能开泄肺气,肺气宣畅则咳嗽可除。用药虽不外辛凉、辛温两类,但因小儿实证、热证较多,辛凉清宣最为常用。
内伤之咳,治疗不同,但总不外湿甚者健脾,食积者导滞,实火者清热,虚火者滋阴,脾虚补土,肺寒温散等法。
阴虚
阴虚用二冬二母汤,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参、百合、生地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热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节止血。
阳虚
阳虚用真武汤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益气补虚;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温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