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
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

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

就诊科室:
产科肾病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虽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患有肾小球肾炎的妇女妊娠时肾脏的负担加重,影响肾脏功能,严重者危及母胎安全。病情轻者常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混淆。

病因

  明确的病因尚未证实,但多推测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另有报告,患病前曾有接触汽油、碳氢(烃)化合物史。故认为这些化学物质和(或)病毒可能是致病因子。

症状

  常见症状:孕妇乏力、孕妇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蛋白尿、妊娠毒血症、孕妇全身性水肿

  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从无症状的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水肿、贫血、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

  临床分型如下:

  1.普通型

  起病时可与急性肾炎相似,水肿、血尿及高血压均很明显,以后病情暂时缓解,或呈进行性恶化。多数患者起病时可毫无症状,经检查尿才被发现。尿蛋白大多在3.5g/24小时以下,尿中常有红细胞甚至少许管型,血压虽升高,但非主要表现。

  2.肾病型

  病理变化以基膜增生型为主。患者有显著的蛋白尿、管型及水肿,尿蛋白每天排出量在3~3.5g以上。血浆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胆固醇升高。

  3.高血压型

  蛋白尿可以少量,伴有高血压,血压常持续升高,临床表现很像原发性高血压。

  此病分为3型:Ⅰ型仅出现蛋白尿;Ⅱ型有蛋白尿和高血压;Ⅲ型同时有蛋白尿、高血压和氮质潴留。

检查

  检查项目:肾小球功能试验、尿常规、血常规、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尿谷草转移酶、脑脊液环磷鸟苷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常在孕前或妊娠20周前持续有蛋白尿而发现本病,肾病型患者尿蛋白最多。在慢性肾炎晚期,肾小球多数毁坏,蛋白漏出反而逐渐减少,因而尿蛋白较少不一定说明疾病的好转,也不能以尿蛋白的多少作引产的标准。健康肾脏应能浓缩使尿比重达1.020以上,而慢性肾炎晚期时因浓缩及稀释能力减退,常使尿比重固定于1.010左右。尿中可出现多少不等的红、白细胞管型。

  (2)血常规 慢性肾炎因蛋白质大量丧失和肾脏实质的毁损,使肾脏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以常伴有贫血,属于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型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贫血者很难治疗,宜少量多次输血。

  (3)肾脏功能测定 在疾病早期,肾功能受影响较小,至晚期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2.其他辅助检查

  (1)眼底检查 可见出血、渗出及典型符合肾炎之网膜炎。轻度慢性肾炎,眼底检查可以正常。

  (2)肾脏活组织检查 在妊娠期可做肾脏活组织检查,对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程度有很大帮助。

鉴别

  如果缺乏可靠的肾炎病史,或产前检查时已达妊娠后期,则必须与妊高征、慢性肾炎合并妊高征、肾盂肾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位性蛋白尿作鉴别。

  1.妊高征 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妊娠前无水肿、蛋白尿的病史。发病后多先有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较晚。不伴有明显的尿沉渣异常。产后6周~3个月多恢复正常。

  2.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24h,若>3g/24h,则多属肾小球病变。尿常规检查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有时有白细胞管型,而肾小球肾炎可发现红细胞较多,有时有红细胞管型。肾盂肾炎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并有低热、尿频等症状有助于鉴别。

  3.原发性高血压 本病以40岁以后发病率高,病情发展缓慢。在高血压早期,尿中一般不出现蛋白、管型及血液化学变化。无肾功能减退,眼底检查常以动脉硬化为主。

  4.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 可在3%~5%青年中出现,保持直立或脊柱前凸位置时,发生机会较多,可能与肾静脉淤血也有关。本病尿蛋白一般不超过1g/d,无尿沉渣异常,无高血压。平卧可使蛋白尿减轻或消失,在晨起床前重复收集尿标本检验,可资鉴别。

并发症

若血压高或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其孕期并发症发生率由40%上升至80%,主要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及贫血等,早产率由57%升至100%,围生儿死亡率皆在100‰。

预防

  1.慢性肾病妇女孕前积极治疗,在肾功能正常、血压不高的情况下计划妊娠。

  2.肾小球肾炎患者妊娠后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后者是促使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按高危产检、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助于保护肾脏。

治疗

  妊娠前如果已有高血压和蛋白尿,血压在150/100mmHg(20/13.3kPa)以上,或有氮质血症者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及早进行人工流产,因为妊娠将加重肾脏负担,还容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非常不利。

  妊娠期要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感染等,合适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患者要减少钠的摄入。每周测尿常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如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或血压上升到150/100mmHg(20/13.3kPa)以上不易控制时,应考虑终止妊娠。血清肌酐含量141.4μmol/L可以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

  血压突然升高往往发生在36周左右,容易出现胎儿死亡及肾功能恶化,必要时终止妊娠。凡孕36周前需终止妊娠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饮食

  1.限制食盐

  水肿和血容量、钠盐的关系极大。每 1克盐可带进110毫升左右的水,肾炎患者如进食过量的食盐,而排尿功能又受损,常会加重水肿症状,血容量增大,造成心力衰竭,故慢性肾小球肾炎必须限制食盐,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4克以下,以防水肿加重和血容量增加,发生意外。

  2.限制含嘌呤高及含氮高的食物

  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应限制刺激肾脏细胞的食物,如菠菜、芹菜、小萝卜、豆类、豆制品、沙丁鱼及鸡汤、鱼汤、肉汤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嘌呤高及含氮高,在肾功能不良时,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3.忌用强烈调味品

  强烈调味品如胡椒、芥末、咖胆、辣椒等对肾功能不利,应忌食。味精由于多食后会口渴欲饮,在限制饮水量时,也应少用味精。

  4.限制植物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达到低磷目的,一般每天0.6克/千克体重,其中一半为优质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牛奶等。

  5.限制液体量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及水肿时,要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200-1500毫升,其中包括饮料及菜肴中的含水量800毫升。若水肿严重,则进水量更要严格控制。在排尿的情况下,则可适当放宽。钠的摄入应低于3克/天,水肿严重者则应低于2克/天;水的摄入量,可按前一天的总尿量+500ml计算。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