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病因

  急性乳突炎实际上为急性中耳炎之后续,故常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也有人认为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之一。本病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等最常见。

症状

  常见症状:乳突部肿胀、压痛、外耳道上壁红肿、塌陷、耳聋

检查

  检查项目:乳突部检查、血常规检查、CT

临床体格检查:可见乳突红肿,压痛明显,可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脓肿局限后,皮肤可发生破溃,有黄白色脓液渗出。脓液清除以后疼痛可以自行缓解。

实验室检查:可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乳突平片和颞骨薄层CT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

  急性乳突炎还应与外耳道疖、耳后软组织炎性疾病鉴别。

外耳道疖:主要症状为剧烈耳痛,牵拉耳廓、触压耳屏、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或水肿阻塞外耳道口,可以有听力减退。检查时可见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皮肤呈半圆形隆起,有时顶部可见黄色脓点,触痛明显。起病5~6天后,疖肿成熟破溃,外耳道内可有少许纯脓。因外耳道肿胀,鼓膜不易窥及。严重病例可以表现为耳后皮肤红肿,耳廓耸立,耳后沟消失。

治疗

  急性期治疗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经合理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或高热体温不下,耳后红肿,外耳道后壁塌陷,乳突X线摄片有骨质破坏,应采用简单乳突凿开术治疗。

  手术方法:小儿全麻,成人可局麻。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加少许1‰肾上腺素。用球后注射针头沿耳道口内骨软骨交界处作环状浸润麻醉,再改用7号针头作耳后乳突区皮下浸润麻醉,沿耳后上起耳廓上缘后0.5cm,下距耳沟后1.5cm左右,到乳突尖部,作弧形切口,小儿乳突发育差,切口不应过前、过低,以免伤及面神经。切开骨膜,分离出乳突,用凿或电钻沿外耳道后上棘后方筛状区凿开,此区为马克西温三角,尖朝后上,上界为颧弓后根,向后水平连线,前下为外耳道后上棘,后为外耳道口后缘。由此与外耳道后壁平行向前内凿开,成人深约1cm,小儿2~4mm,即入鼓窦空腔内。由此将病变小房、粘膜、肉芽及死骨片等一并除净,尤其是鼓窦入口内肉芽,一定要清除,建立引流。但勿扰动听骨及鼓室结构,勿剥离外耳道皮肤,以免影响听力和形成耳道瘘管或狭窄,向前下勿损伤半规管和乳突段面神经。手术完成后的乳突腔应为健康的光滑的骨腔,前界为鼓窦入口和外耳道后壁,上界为脑膜板,后界为乙状窦板,如疑有颅内并发症,应将脑膜板及乙状窦凿开少许,探查有无肉芽及脓肿。术后冲洗止血,填塞碘仿纱条,逐层缝合切口,纱条尾端留置腔外以便于抽出。术后5~7天抽出纱条,术后2~3天更换敷料,并继续全身应用方谱抗生素治疗,1~2个月后乳突腔即由血块和肉芽充填,中耳感染可望治愈。

饮食

  1.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适量运动,避免受凉、劳累,避免感冒,以免导致中耳炎,而诱发乳突炎。

  2.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