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紫癜是发生于高龄者的慢性皮肤紫癜及小血肿。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也越大,可能是由于小血管中胶原减少,伴皮下脂肪和弹性纤维减少,使血管在压力增大时,脆性增加,也有人将其归入机械性紫癜。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由老年人皮肤发生高度的老年慢退行性变时,组织松弛,小血管周围性的胶原组织缺乏,皮下脂肪和弹力纤维丧失,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稍受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破裂,溢血形成紫癜。有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及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性减少,60岁时达最低值, 这种生理改变,使老年人更易倾向于出血。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有二:①由于衰老以致皮肤松弛和皮肤、皮下组织萎缩,血管失去支持而又缺乏弹性,轻微外伤就可造成血管破裂,红细胞外渗;②组织中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弱,故血液吸收迟缓,在细胞外渗处常遗留含铁血黄素沉着。如此反复而成慢性复发性疾病。
常见症状:出血多见于颜面、颈部、上肢伸侧、手背及小腿、老年性紫癜的皮下出血吸收缓慢
患者为中老年,尤以65岁以上高龄组为多。这种老年人即使在日常生括中,只要轻微外伤,例如指压1~2min就可发生紫癜。女性患者似较男性为多。紫癜主要发生于易受外伤的暴露部位,如背、前额、小腿、上胸V形区以及前臂伸面,偶尔也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鼻背与眼镜架接触压迫处,通常对称。压脉带试验常可呈阳性。
早期患处可有血管扩张,继而发生紫癜或开始即有局限性紫癜,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从针帽至掌大。由于缺乏炎症反应,紫癜的色泽常很少变化,境界鲜明而呈暗紫色,可持续数周或更长。紫癜退后遗留长条形色素沉着。病变处皮肤变薄,缺乏弹性,毛发稀疏甚或缺乏。
根据老年患者、暴露部位、轻微外伤而发生紫癜,故诊断不难。
检查项目:血分析、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1.出凝血时间正常,束臂试验轻度阳性。
2.外周血 血小板正常。
3.骨髓象 巨核细胞正常。
组织活检:病变处皮肤萎缩,真皮上部弹性纤维变性而下部萎缩。胶原纤维疏松、分离而成束。红细胞外渗处静脉破裂而毛细管外观正常,几无炎症反应。
(一)治疗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及防止新损害。慎用皮质激素外用制剂,以免加重或诱发新的紫癜。纠正营养不良及治疗肝病。部分患者服用同化激素有效。维生素C、E及烟酸亦可酌情使用。
(二)预后
本病很容易复发。
饮食要求:
1.过敏源若是食物,应尽量设法确定是哪种食物并严格禁食该种食物。鱼、虾、蟹、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蚕豆、菠萝、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为过敏源,这些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可占10~15%,应逐一加以排除。
2.高蛋白膳食,瘦肉、动物肝脏、蛋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应充分保证。
3.高维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青椒、柑橘、鲜枣、猕猴桃、刺梨等。冬季蔬菜淡季时绿豆芽也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
4.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有肾脏损害者,应限盐限水。
食谱举例
早餐:豆沙包(面粉50克、赤小豆25克)
大米稀饭(大米50克)
卤汁豆腐(豆腐100克)
加餐:果汁(橘子原汁50毫升)
午餐:大米饭100克
红烧狮子头(瘦猪肉100克)
素炒菠菜(菠菜100克)
加餐:苹果200克
晚餐:葱油卷(面粉50克)
小米粥(小米50克)
酱猪肝(猪肝100克)
炒小白菜(小白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25克
全日热能8786千焦(2092千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