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匐行疹

匐行疹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

症状

  常见症状:匐行疹、瘙痒、化脓结痂

检查

  检查项目:血液检查、肺部检查、胸部透视、免疫病理检查、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涂片

  病理:动物幼虫对人体不能适应,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多停留在幼虫阶段。因此。在人体内无成虫或虫卵可见;同时,幼虫也不能达到其正常寄生的部位,而在移行经过的组织和器官内产生异位性病变。

  幼虫在皮肤内通常穴居于粒层或棘层。隧道附近的皮肤内特别是在血管周围有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线虫蚴在皮肤内移行位置稍深,但炎性反应基本相同。

治疗

  (一)治疗

  内服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按25~30ml/┧计,早晚两次分服,连服2~3天。甲苯达唑100~200mg,口服,每天2次,连用3~4天,儿童酌减。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乳剂薄膜封包,可减轻痛痒,使蚴虫停止移行。液氮冷冻疗法可减用。手术取出蚴虫。阿是穴针刺治疗。

  (二)预后

  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