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hepatic failure,HF)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及重型肝炎。是各种原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引起的极为凶险的临床症候群。是所有肝病重症化的结局。
常见症状: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出血
检查项目:凝血象检查、血清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 、脑电图检查
诊断 如患儿有肝脏受损害或接触毒物,药物等病史,临床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及脑病征象和出血等,应考虑存在肝衰竭,早期诊断应结合血清学,超声波,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急性肝衰(acute hepatic failure)的诊断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在8周以前没有任何肝病表现; ②病人有符合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③有肝臭; ④常规血生化和血液学检查结果提示肝功能紊乱和低下,如至少在早期见到血清转氨酶值明显增高和凝血酶原时期显著延长,后者难以被维生素K所纠正。 鉴别诊断 出现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应与低钠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器质性精神病等鉴别。
肝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引起的极为凶险的临床症候群。重症常并发肝性脑病和出血,尤其消化道出血最多见,出血量大者可至休克,并发腹水、脑水肿,并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见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极易并发低血糖和继发各种感染。
感染是导致小儿肝损害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防止孕期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肝病毒、巨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梅毒等感染,以免造成小儿肝脏损害而发生本症。约有数百种药物和毒物可造成肝细胞的损害,避免不当应用,以防本症发生。同时应合理喂养,平衡膳食,做好小儿生后的各种预防接种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治各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等。肝衰竭的预防除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外,主要应避免促发肝衰竭的诱因。包括重症肝病者限制动物蛋白饮食;防止内脏大出血;慎用麻醉剂、镇静药及含胺药物;防治感染;及时补钾;腹腔放液不宜过多、过快;避免施行大手术,避免过度疲劳及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