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损伤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儿童的骨骼在不断生长发育,其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儿童骨头因骨质多孔、骨膜肥大等,骨折时较不易完全断裂移位,绝大部分的儿童骨折都不需要手术,但发生于关节附近,特别是伤及生长板时,常需手术复位。
与成人的骨骼不同,儿童的骨骼一方面会使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有时却会使没有畸形的骨折愈合后出现畸形和肢体的长短不等,有些孩子就是因为手术时损伤了生长结构产生畸形。其实大多数小儿骨折可以复位,有时骨折复位不好遗留有错位,小孩会凭借强大的塑型能力,将畸形自行纠正,当然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骨骺骨折、关节内骨折等,如果延误了诊断和治疗,会引起畸形愈合和残疾。
多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所造成。骨折通常可分为截断、碎断或斜断。患处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种种表现。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传导作用)。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常见症状:红肿、疼痛、哭闹
检查项目:x线、核磁
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可以通过石膏、夹板或持续牵引或等治疗维持骨折端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则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必需考虑保守治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 手术治疗:通常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下情况需考虑切开复位: 1) 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 2)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3) 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见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 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分行切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