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在临床非常常见,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有害产物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血流灌注不足而致的休克,又称败血症休克、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对病原体的炎症免疫反应(immuno inflammatory response)失控,引起循环(macrocirculation)和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循环衰竭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感染和休克这两个基本病理过程,在微观和宏观上理解的不断深入,对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定位以及临床诊治原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常见症状:意识朦胧状态 、发烧、心悸、虚脱、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发绀
检查项目: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尿常规、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测定(CVP)、B型超声波检查、心电图、CT检查、胸部平片、脑脊液压力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在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重症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做好各个年龄段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小儿体质,整治环境、空气污染,全民讲卫生、防疾病等。
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在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作用下体液系统和炎性细胞激活后经复杂的途径相互作用,致使脑、心、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受损,除观察患儿周围循环有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还要密切观察原有基础疾病的变化。
小儿感染性休克后出血预防饮食
1、红糖桃仁粳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