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肿瘤常为红色或血色、于骨骺或骨凸、有明显的界限溶骨区
检查项目:X线检查、免疫组化检查、CT、脊髓磁共振检查
X线所见 与发生于骨骺的软骨母细胞瘤相似,表现为(至少在初期是这样)有明显的界限溶骨区。但是病变可于刮除术后复发,如不治疗,则表现为有相当的侵袭性。肿瘤内可见不透X线钙化。肿瘤生长缓慢或非常缓慢。
肉眼所见肿瘤质软。为模糊的软骨样物质。有时有骨样物质。可为颗粒状。肿瘤常为红色或血色。
实验室检查:镜下所见肿瘤为叶状组织。透明细胞的核微于中心。胞浆丰富而透明。P.A.S.染色强阳性。多形性明显。有丝分裂像少见。在分叶的周边。细胞 多并可见反应性多核巨细胞。在这些细胞之间可见分化好的软骨肉瘤细胞。相当于Ⅰ~Ⅱ级软骨肉瘤。有时在细胞间可有钙化(像软骨母细胞瘤中的一样)。有时可 见类骨质产物(反应性)。有时这些可在胞浆中。
1.骨巨细胞瘤 多发于20~40岁,临床多有局部酸困或疼痛,X线表现为位于骨骺线闭合处的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内常有皂泡样阴影,无钙化,周围有骨壳形成。与其主要鉴别点在于巨细胞瘤病灶内无钙化,无骨膜反应,多无软组织肿块,病理学检查易于鉴别。 2.骨囊肿 多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局部酸困或疼痛,多无临床症状,好发于股骨和肱骨上端,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分叶不明显,周围有骨硬化,易发生病理骨折。与其主要鉴别在于骨囊肿病灶内无钙化,边缘清楚,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理学检查易于鉴别。 3.软骨母细胞瘤 好发年龄为10~20岁,症状出现较晚,较轻,主要症状为间断性疼痛和邻近关节的肿胀,肌肉乏力。X线表现为二次骨化中心内2~4cm的小圆形、低密度阴影,边界清楚,周围有反应骨形成硬化缘,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与其主要鉴别在于软骨母细胞瘤为二次骨化中心内的骨破坏,周围有反应骨形成硬化缘,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理检查,软骨肉瘤细胞分布不均,胞核肥大,常见双核细胞,二者相差甚远。
是一种恶性软骨瘤,是发生于成人的类型,它也少见,呈低度恶性,预后比其它软骨肉瘤好。软骨肉瘤组织学上的恶生程度有时很难通过术前活检明确,在手术过程中可采用冰冻快速切片检查的方法确定诊断,特别是对发展快、破坏性和侵袭性强的病变更应如此,对恶性程度低,决定或多或少保留肢体的手术,更应对病变进行组织学的准确定型分级,最好能推迟手术时间等待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1、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患者宜食用:
饮食清淡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浆,甘蔗,西瓜,番茄,黄瓜,萝卜,冬瓜,金银花等。
2、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患者忌食用:
忌辛辣刺激食物忌吃以下食物:糯米,牛肉,狗肉,羊肉,羊髓,鸡肉,鸡蛋,鲫鱼,鳗鱼,杨梅,胡椒,肉桂,炒米,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