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骨外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

就诊科室:
骨外科骨肿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白可由骨骺软骨游离至骨表面生长而成;亦可起源于鼓膜细胞层或起源于肌腱附着的前软骨纤维组织遗传学方面81119号染色体机构异常与骨软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骨肉瘤与其他人体肿瘤一样,病因不清,机制不明,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内因有素质学说、基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外因有化学物质和内外照射、慢性炎症刺激学说,病毒感染学说等。另外一些良性骨肿瘤如Paget病,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等骨骼疾病可继发骨肉瘤,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患者。

症状

  常见症状:疼痛、关节肿胀、压痛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生长旺盛的干骺端,骨干较少。常见症状有疼痛、压痛、肿胀或肿块以及它们压迫神经、血管所产生的症状。后期可出现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少见。

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偶有局部创伤史,起初多为间断性、隐性疼痛,活动后加重;渐渐变为持续性、剧烈的疼痛,且夜间痛较白天明显,患者有时半夜疼醒或无法睡眠。恶性程度越高的骨肉瘤,患者的疼痛发生越早且较剧烈。

患部出现包块,多位于近关节处,肿块大小不等,硬度不一,局部伴有压痛,如骨肉瘤穿破骨皮质,可出现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常于短期内形成较大的肿块。少数骨肉瘤如果向骨骺蔓延,甚至突破关节软骨,侵入关节囊,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扪到搏动。

轻微外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骨肉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常压迫脊髓神经,导致功能障碍如截瘫等。

早期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后期出现如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最终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恶病质表现。

检查

  检查项目:骨显像、骨髓象、组织病理检查、血象

  2.镜下所见与骨的原发骨肉瘤无大区别,可见异型性的骨母细胞,纺锤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骨样基质,骨及异型的软骨细胞。

3.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成像:全身核素骨扫描可以明确骨肉瘤的原发部位以及骨与骨骼外转移的部位,方法简便,定位明确,临床诊断时应用较多。

4.血管造影:可以提供骨肉瘤的边界以及骨肉瘤周围血管的受压和肿瘤组织的供血情况。为术前行介入血管栓塞治疗提供依据。

5.CT检查:通过三维重建影像,可以确定骨肉瘤髓内及软组织侵犯的范围。CT还有助于明确骨肉瘤的“跳跃性转移”的诊断。质量好的CT图像有助于医生术前设计治疗方案,尤其在保肢术方案的设计中更为有用。

6.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互为补充,核磁共振对骨肉瘤在髓内及周围软组织中的侵犯范围的图像更清晰。

鉴别

1、需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尤文氏肉瘤、转移性骨肿瘤鉴别。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髓腔弥漫性密度增高,皮质增厚,但无骨质大块破坏或肿瘤骨形成,软组织肿胀亦不明显。若见死骨存在,骨髓炎的诊断更明确。

3、尤文氏肉瘤表现为髓腔内斑点状、鼠咬状溶骨破坏,范围较长,多见葱皮样骨膜反应。   

4、转移性肿瘤较少侵犯膝关节附近的骨胳,好发于骨盆及脊柱等,骨质改变多为溶骨性,大多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并发症

由于骨肉瘤的成倍增加,病人一般可以活15个月至5年。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有心脏病、肺病和糖尿病。60%-70%的骨肉瘤患者可以继续生存,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由外科手术导致癌细胞的扩散到肺。

饮食

  骨外骨肉瘤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一)原料:乌鸡1只,生地黄30g,饴糖50g。

  制法: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将地黄与糖相和匀,入鸡腹中,放于铜器中,复置甑中,将鸡蒸到约1小时左右即可。不用盐、醋。只吃鸡肉,吃完之后,再喝鸡汤即可。

  功效:适用于骨肿瘤热毒津枯疼痛者。

  (二)原料:生川乌头5g,粳米100g,姜汁5ml,蜂蜜适量。

  制法:川乌头捣碎,碾极细粉末,先煮粳米为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1-2沸即可。

  功效:适用于骨关节肿瘤寒性疼痛者。对热性疼痛、癌性发烧者忌服。

  骨外骨肉瘤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摄入多种食物;不偏食。

  2、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3、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骨外骨肉瘤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 避免刺激性食物。

  2、 禁烟酒。

  3、 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4、 忌肥腻食物。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