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

就诊科室:
中医五官科中西医结合科耳鼻咽喉头颈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病因

  西医病因:

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侵入后引起。常见的病毒为冠状病毒和副感冒病毒等,鼻粘膜pH趋向碱性,溶菌素活力减低,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中医病机:

伤风鼻塞是指因风寒或风热之邪壅塞肺系、犯及鼻窍所致。

发病机理:

致病微生物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最为常见,其为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已发现99种血清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以及腺病毒也很常见,此外,尚有肠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其中,由肠病毒引起的潜伏期最短,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潜伏期较长。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倾向于缺乏免疫性,以致一生中反复感染,鼻病毒、肠病毒、腺病毒可产生较长时期的免疫力。  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机体,原已潜伏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也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使本病在原发的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性继发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卡他球菌等。

症状

  常见症状:鼻和喉部灼热感、感染性鼻炎、鼻粘膜干燥发痒、鼻黏膜溃疡、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流清涕、小支气管平滑肌挛缩、听力下降、头痛、呼吸气为腐臭味、眼内有异物感、打喷嚏

检查

  检查项目:耳鼻喉科常规检查、鼻粘膜及鼻腔分泌物检查、嗅神经检查

鉴别

中医诊断:

1.风寒袭鼻证:鼻塞,喷嚏,流涕清稀,鼻音重,遇风寒则加重。鼻粘膜红肿不甚,鼻腔内分泌物较清稀,伴恶寒,或有轻微发热,周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鼻证:鼻塞,声音重浊,鼻气热,涕粘色黄或白,鼻粘膜红肿较甚,鼻腔内积有粘脓涕或脓性涕,可有发热、头痛、咽疼、咳嗽不爽、口微干喜饮等症,舌尖红,苔黄白或薄黄,脉浮数。

1.受凉、过劳、抵抗力降低,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病程7~10日。

  2.主要症状,病初起,鼻内干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或有全身不适,发热,4~5日后鼻涕为粘稠,如无并发症,则逐渐痊愈。

  3.鼻腔粘膜淡红或红肿,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

  4.应与麻疹、流感、猩红热、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有咽白喉,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附有白膜,涂片或作培养可见白喉杆菌。

1.流行性感冒

  4.急性传染病

许多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早期可出现类似急性鼻炎的症状,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麻疹从发病至出疹前,可有发热、流涕等与急性鼻炎相似的症状。但可有特异的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存在,在口腔黏膜第一齿处,可见0.5mm~1mm大小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黏膜斑亦可见于唇内,出现2~3日即可消失,发病3~4天后,自耳后至四肢逐渐出现特异性的皮疹。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表现。患者可有特异性皮疹、“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异性体征。百日咳最初有咳嗽、打喷嚏,伴低热约3天,以后咳嗽日渐加重,常日轻夜重,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7~10天。此类疾病需要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对病程的严密观察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鼻渊:以黄浊脓涕常流为特征,急性期可有发热、头痛等症。脓涕积于鼻窦开口之鼻道是主要鉴别点。x线片可示患窦模糊阴影。

  2.鼻鼽:以突起鼻痒,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如水为特征。无外感表证。

治疗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在急性期,休息,给足够的水份、清淡可口营养丰富的饮食,应用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物,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给以抗生素治疗,严重的患者可静脉补液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咳嗽者用化痰、祛痰止咳药,如满山白糖浆、化痰片、白葡菌止咳片等,头痛可用复方醋柳酸、去痛片等。

  二、局部治疗

  1.滴鼻和喷鼻:1%呋麻液滴鼻或用康鼻素喷剂喷鼻。

  2.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鼻证:疏风散寒通鼻。川芎茶调散加苍耳子等。

  2.风热犯鼻证:疏风清热解毒。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

  二、其他治疗:

  1.单方验方:辛夷研末,每次少量,吹入鼻中,2~3次/日。

  2.蒸汽吸入疗法:薄荷、樟脑蒸汽吸入,1次/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

1.通利鼻窍可选用1%麻黄素,或呋麻滴鼻液、2%链霉素滴鼻液、复方鹅不食草液等滴鼻,每次每侧2~3滴,维持鼻腔通气与引流。小儿宜用低浓度(0.5%)麻黄素溶液。

  2.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感冒清、感冒通、康泰克等药口服。

  3.适当配合用抗生素,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可针刺迎香、印堂、合谷、太阳、风池等穴。鼻塞流清涕,艾灸迎香、上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