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疼痛科针灸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是由Kiloh和Nevin于1952年报道的。随后,有关病例不断见诸报道。其发病在前臂远端神经性病变中约占1%。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骨间神经卡压征的病因可分为三类:   1.直接创伤。   2.部分正中神经损伤致前骨间神经损伤。   3.卡压或前骨间神经炎症引起的神经病变。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可引起前骨间神经卡压。   (二)发病机制   无相关资料。

症状

  常见症状:肌肉萎缩、无力、运动不协调

  前骨间神经卡压征为纯运动神经性麻痹,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此外,前骨间神经有一终末感觉支支配腕部的部分感觉。因此,前臂和腕部的疼痛是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1.典型体征 常有近端前臂掌侧、旋前圆肌区和腕掌侧的自发性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特别是前臂活动时症状更为明显。由于疼痛,限制了肢体的活动。疼痛可于数周或数月内自行减轻。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患者主诉常为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但无手部感觉变化。

  临床体征仍以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为主。拇、食指捏握试验有助于诊断。

  2.非典型性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及临床特点 由于常出现解剖变异,前骨间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常存在一定的变化。

  (1)中指指深屈肌:可由尺神经支配(约50%),因此有时临床表现仅为拇长屈肌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减弱。

  (2)正中神经与尺神经Martin-Gurber吻合:约占17%,其中较常见的异常吻合支为前骨间神经与尺神经的吻合支。当前骨间神经出现卡压时,可引起手内肌肌力的减弱。

  (3)指深屈肌:可完全由前骨间神经支配,因此,临床可表现为所有指指深屈肌肌力减弱。

  (4)前骨间神经:可发出分支支配指浅屈肌。

  前骨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最常见的误诊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的断裂。Hill报道的33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10例曾诊断为腱撕裂。也有将腱撕裂误诊为前骨间神经卡压的报道。因此,临床应注意鉴别。本病应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根性颈椎病以及臂丛神经炎、正中神经部分损伤进行鉴别。

  电生理检查对鉴别前骨间神经卡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检查

  检查项目:x线

  可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英文简称EMG。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鉴别

前骨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最常见的误诊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的断裂。Hill报道的33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10例曾诊断为腱撕裂。也有将腱撕裂误诊为前骨间神经卡压的报道。因此,临床应注意鉴别。本病应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根性颈椎病以及臂丛神经炎、正中神经部分损伤进行鉴别。

治疗

  (一)治疗

  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创伤引起的前骨间神经损伤,一般观察3~4个月,如果不能恢复,应进行手术治疗。对因穿透伤引起的神经损伤,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对因其他卡压因素引起前骨间神经损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非手术治疗 可采用休息、固定、减少前臂活动和局部封闭治疗。对保守治疗8~12周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有关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中有争议,应根据病因和病情具体确定。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与旋前圆肌综合征相似。手术应松解Struthers韧带,切除肱二头肌腱膜,对旋前圆肌进行松解等,并对前骨间神经存在的卡压因素进行松解。

  (二)预后

  预后良好。

饮食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最好不要吃的食物有;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肥腻食物。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