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1945年由Nigley首先报告。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

症状

  常见症状:斑疹、皮肤肉芽肿

检查

  检查项目:组织病理检查

并发症

本病可因淋巴管堵塞发生皮的橡皮肿样改变,且患者可因抓挠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小剂量氨苯砜25~100mg/d有效。糖皮质激素对抗体具有封闭作用,故临床上亦可用puvA治疗或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治疗。对于重症病例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但后者价格比较贵,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二)预后   不侵犯内脏,可自行缓解。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