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
本病为来自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现在普遍认为它是来自表皮多潜能细胞的肿瘤,用单克隆抗体证实基底细胞癌来自表皮细胞。
常见症状:结节、毛细血管扩张症、脱屑、结痂、溃疡、色素沉着与色素减退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此乃侵袭性溃疡。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根据组织病理和临床症状可分为:结节型、表浅型、囊肿型、腺样型、色素型、硬斑型、异形型、纤维上皮瘤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型。
检查项目:一般摄片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
1.组织病理检查 可见癌细胞呈梭形,核大深染,无细胞间桥,呈浸润性生长。标本采集可有刮除、削除、针刺和切除方法等。
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但细胞核大,卵形或长形,胞浆相对少,细胞境界不清,细胞间无细胞间桥,周边细胞呈栅状排列,境界清楚。瘤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及染色均颇一致,无间变。瘤团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其中有许多幼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团周围出现裂隙,此虽为人工现象,但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而有助与其他肿瘤鉴别。
从组织学上基底细胞癌可分两类,即未分化类和分化类。分化性轻度向皮肤附属器即毛发、皮脂腺与大汗腺或小汗腺分化。但无明显界限,因很多未分化类也可在某些区域表现一些分化,而大多数分化类在某些区则缺乏分化。结合临床损害形态,结节溃疡性可示分化或未分化,而色素性、浅表性和纤维上皮瘤性,常示极低分化或未分化。结合临床和组织学分类,所谓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和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线状单侧性基底细胞痣和Bazex综合征可示分化或不分化,而另外4种基底细胞癌,即色索性,硬皮病样性、表浅性和纤维上皮瘤性则常示极少分化或未分化。其组织学分类如下:
(1)实性基底细胞癌(solid basal cell carcinoma):又称原基性基底细胞癌。表现为嵌于真皮内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瘤团,90%以上基底细胞癌可见瘤细胞团与表面表皮连接,偶见瘤团与外毛根鞘接触。瘤团周围层常示栅状排列,而其中细胞核则无一定方式。
(2)角化性基底细胞癌(keratotic basal cell carcinoma):亦称毛发型,除未分化细胞外,有角化不全细胞和角囊肿。角化不全细胞有长的胞核和轻度嗜酸性胞浆,与未分化细胞的深嗜碱性胞浆不同。角化不全细胞排列成束,同心性旋涡状或围绕角囊肿。这些细胞可能是初期毛发角化细胞,有些类似正常毛干角质生成细胞区的有核细胞,由充分角化细胞组成的角囊肿则代表倾向毛干的形成。正如毛干的角质化,角囊肿的形成无颗粒层细胞中间阶段。角化性基底细胞癌与毛发上皮瘤均有角囊肿,故有时二者难以区分,要借助临床资料确定。此外,也不能将角囊肿与鳞状细胞癌的角珠混淆。
(3)囊性基底细胞癌(cystic basal cell carcinoma):瘤小叶内有一或数个囊腔,大都由于瘤岛中央瘤细胞的渐进性坏死所致。在罕见病例中瘤岛中央细胞在崩解前表现为空泡状,提示向皮脂腺分化。
(4)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ell carcinoma):表现为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排列成相互交织索并呈放射状围绕结缔组织岛,使肿瘤呈花边状。
(5)色素性基底细胞癌(pigmented basal cell carcinoma):银染色,可见瘤细胞团中有散在的黑色素细胞。这些黑色素细胞的胞质及其树状突内有很多黑色素颗粒。瘤细胞常含极少量黑色素,但在瘤团周围结缔组织间质内却有很多噬黑素细胞。
(6)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like carcinoma):此型中结缔组织的参与要比其他类型基底细胞癌多得多。无数个排列成长索状瘤细胞群,嵌于致密纤维性间质中。大多数细胞索狭窄,常只有一层细胞厚,类似乳腺癌转移的铠甲癌所见。
(7)表浅性基底细胞瘤(superficial basal cell carcinoma):此型基底细胞癌表现为瘤组织呈芽状而不规则增生的瘤组织附着在表皮下面。瘤组织周围的细胞常呈栅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瘤组织很少穿透到真皮内,其上被覆表皮常萎缩。成纤维细胞常相当多,围绕瘤细胞增生处排列。真皮上部有轻至中等量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浸润。
(8)纤维上皮瘤型基底细胞癌(epithelioma type basal cell carcinoma):此型瘤细胞排列呈细长并分支吻合的条索,嵌于纤维性间质中,大多数条索与表皮连接,沿上皮索周围到处可见呈栅状排列的深染细胞。肿瘤位置浅,下界鲜明。
2.免疫组织化学 基底细胞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染色阳性。alpha-2和β1intergrin染色亦呈阳性,但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白细胞功能抗原la(LFA-l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阴性。有时肿瘤细胞HLA-DR抗原阳性。大多数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阳性。
X线摄片、CT和MRI等检查,对估计癌肿的范围和侵犯层次有帮助。
应与鳞状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日光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等鉴别。
1.结节型初期应与传染性软疣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等鉴别,后者的损害中央常有充以角蛋白的点状凹陷。
2.溃疡型应与溃疡型鳞状细胞癌鉴别。
3.色素型应与恶性黑瘤等鉴别 基底细胞癌边缘内卷,有毛细血管扩张,色泽呈褐色,周围无色素晕。早期色素增加的基底细胞癌与传染性软疣、老年性皮腺增生则难区别,后者可见在损害中央有充以角蛋白的点状凹陷。
4.硬化型基底细胞癌质地似局限性硬皮病,但前者边缘常不十分清楚,最后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
5.表浅型易与湿疹、银屑病、寻常疣、角化棘皮瘤、鳞癌或传染性软疣相混淆,但若注意其线形边缘,可资鉴别。当基底细胞癌表面有明显结痂或鳞屑时,应与寻常疣、角化棘皮瘤和鳞癌等相鉴别。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则颇似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但要注意其线形边缘不清楚,可与局限性硬皮病相鉴别。另外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鳞屑易于剥去,但最终往往靠病理检查来确定。
6.纤维上皮瘤型应与纤维瘤鉴别。
7.囊性基底细胞癌应与其他皮肤囊肿鉴别。仅凭肉眼观察误诊率极高,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方可确诊。
基底细胞癌颅内侵犯和肺转移。基底细胞癌发展缓慢,可在20~30年内处于较稳定状态。如不予治疗,常破溃,缓慢向深部组织侵犯,特别是在面部,可破坏鼻、耳、眼眶和上颌窦等处的软骨或骨骼,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但较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很少血道转移。转移处多为肺脏。
1.因日光照射是诱发基底细胞癌的因素,所以平时尽量不在或者少在日光下长时间停留,如必须外出应注意防晒,做好保护措施。
2.化学物刺激也会诱发基底细胞癌,因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石油、沥青、焦油及砷等化学物质,能有效预防基底细胞癌。
3.其它慢性疾病也可引发基底细胞癌,积极治疗皮肤慢性病症,如溃疡、炎症、烧伤疤痕、日光性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症、皮肤白斑等也是切断诱因的方法之一,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态度。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甚多,最重要的是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1.外科手术切除
对损害在凹凸不平的特殊部位或侵袭性溃疡很深,不宜做其他治疗时,可做外科手术切除和植皮治疗。
2.X线照射
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比较敏感,而且无痛苦,患者乐意接受,最适于高龄老年人。
3.电烧术
对于早期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可做电烧术予以彻底烧除,但愈后会留瘢痕。
4.锐匙刮除术
有报道用锐匙刮除治疗基底细胞癌,5年以上未复发,而且美容效果极佳。
5.液氮冷冻
液氮达-195℃有极好的破坏作用,对小面积的基底细胞癌可做液氮冷冻治疗。对于大面积的基底细胞癌也能做冷冻治疗,但愈合时间较长。
6.激光治疗
有人采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基底细胞癌取得极佳疗效。它愈合快速,术后痛苦较轻,但会留下瘢痕。
7.外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常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细胞毒药物有5%氟尿嘧啶,它可以将基底细胞癌完全破坏,但用药甚为痛苦,而且必定会发生红肿等刺激反应。
8.新方法
(1)维A酸类 虽然有不良反应和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但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用维A酸类治疗是有希望的。
(2)免疫疗法 近来有许多报道用α-2a干扰素做局部注射免疫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
(3)光动力学治疗 光动力学治疗是全身用血卟啉衍生物或双血卟啉之后再用可调的染料激光(波长为630nm)照射。它用来治疗基底细胞癌效果很好,肿瘤的部分和完全根治率分别为44%和82%,主要不良反应为光敏感。
(4)化学治疗 局部外用氟尿嘧啶可以成功地治疗多发性表浅性基底细胞癌,而且还可以预防继续发生。全身性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大的和侵袭性非转移性基底细胞癌。用顺铂和阿霉素合并或不合并放射性治疗多数是有效的。采用博来霉素治疗也有不同的疗效。
1、基底细胞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应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大白菜、藕、白梨、甘蔗、香蕉、葡萄等。
2、基底细胞癌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食忌烟、酒、浓茶、咖啡和可可等食物,也不要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易致敏的食物,如虾、蟹、雪菜、白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