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从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所产生的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较常见,多数为淋巴结的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多见于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癌。肺部以外者则原发于食管、乳房和腹部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纵隔内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区内肿瘤种类繁多,有原发的,有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良性为多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
常见症状:胸痛、胸闷、咳嗽、面部水肿、水肿、吞咽困难
部分病例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大的肿瘤因其压迫或侵犯纵隔内的重要脏器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压迫气管则有气促、干咳;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水肿及静脉怒张;压迫神经可有膈肌麻痹、声音嘶哑、肋间神经痛及交感神经受压征象。
检查项目:胸部B超 、胸部平片、胸部透视、胸部CT检查、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胸部MRI
1、X线胸片:可作出初步诊断。
2、胸部增强CT: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3、组织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或者手术活检。
4、其他:内窥镜,PET,MRI,B超,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等。
1.中央型肺癌 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皶肿瘤细胞。
2.纵隔淋巴结核 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3.主动脉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纵隔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在手术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放疗和化疗。
两茹汤
[配料]山慈姑10克、黄芪20克、鲜香茹500克、厚朴10克、大枣20克、夏枯草10克、排骨250克,食油、盐、葱、姜、蒜适量。
[制法]把药材洗净用纱布包好,与排骨放入锅中炖2小时。
[用法]食肉喝汤,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