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左上左下
右下右上

川芎

  • 来源:好患教科普号
  • 2024-11-28 16:41:46664次阅读

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川芎


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

    川芎 [chuān xiōng]

  •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别名

    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

  •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药材简介

    川芎,中药名,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肝血瘀阻之胸胁刺痛、瘀血阻滞之跌仆损伤、疮疡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恶露不行、多种头痛和风湿痹痛等。

  • 用法用量

    川芎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或入丸、散剂。
    外用时适量,研末撒于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用于治疗瘀血偏寒(可有怕冷、局部刺痛等表现)的病证时适宜酒炙用。

  • 注意事项

    1.川芎辛温升散,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慎用。

    2.其温燥之性,有耗血伤阴之弊,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不宜应用。

    3.妇女月经过多及无瘀之出血疾病不宜应用。

    4.孕妇忌用。

应用

  • 应用

    1.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2.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3.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治风热头痛,可配菊花、石膏、僵蚕,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血虚头痛,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配当归、白芍,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 相关配伍

    川芎配白芍
    川芎味辛性温,具有发散温通,活血行气的功效,为血中气药;白芍味苦酸性凉,擅于养血柔肝,敛阴止痛。
    两药配伍,具有活血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养血柔肝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

    川芎配柴胡
    川芎可活血散瘀,行散气滞;柴胡可疏理肝郁,条达肝气。
    两药同用,可增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证。

    川芎配丹参
    川芎味辛气香性温,具有温通的功效,且活血、行气的功效较强,为血中气药;丹参味苦微寒,活血、通脉的功效较强,擅长治疗胸痹。
    两药配伍使用,既能活血通脉,又能行气止痛,适用于心脉瘀阻所致的胸痹疼痛。

    川芎配白芷
    川芎味辛,具有发散祛风的作用,可上行头目,擅长治疗头痛;白芷味辛性温,可解表,祛风散寒,常用于外感头痛的治疗。
    两药合用,可增强升散祛风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

    川芎配独活
    川芎有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能遍行于身体的细小络脉;独活擅长祛风除湿、蠲痹(祛除肢体麻木)止痛。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起到祛风除湿散寒,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邪阻滞于经络、筋骨关节间,使气血停滞所导致的痹痛。

    柴胡疏肝散
    药物组成:柴胡、芍药、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发热与恶寒(怕冷,增加衣物或盖被不能缓解)交替出现、脘腹胀满不适、脉象又直又长像按住琴弦一样。

    通窍活血汤
    药物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窍。适用于瘀阻头面证,表现为头痛头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瘢风;还可用于妇女虚火久蒸、干血内结所致的经闭不行、感觉有热呈规律性地从骨内向外透发、身体羸瘦;还能用于小儿疳积等。

    川芎散
    药物组成:川芎、菊花、石膏、僵蚕。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等。

    川芎茶调散
    药物组成:川芎、白芷、防风、细辛、羌活、荆芥、薄荷、甘草、茶。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顶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

炮制

  •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用水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酒川芎:取川芎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标黄色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川芎片,用黄酒10kg。
    本品含挥发油,在闷润时注意检查,防止出油变质,并忌高温干燥。

    炮制作用:
    1.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临床多生用,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2.酒川芎: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多用于血瘀头痛,偏头痛,风寒湿痛,产后瘀阻腹痛等。

 

  •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