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左上左下
右下右上

三七

  • 来源:好患教科普号
  • 2024-11-28 16:15:40724次阅读

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三七

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

    三七 [sān qī]

  • 始载于

    《本草纲目》

  • 别名

    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

  •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药材简介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

  • 用法用量

    三七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研粉吞服,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一次1~3克。三七还可以制成丸剂、散剂或者外用,需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应用

  • 应用

    1.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 相关配伍

    三七配白及
    三七能够化瘀止血,是治疗体内外出血诸证的重要中药之一;白及能够收敛止血,多用于治疗肺胃出血证。
    两药配伍,既能一散一收,祛瘀生新,又增强了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尤其多用于咳血、吐血等肺胃出血证。

    三七配丹参
    三七性温,可以活血散瘀,又擅长定痛;丹参性凉,具有凉血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
    两药配伍,增强了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瘀引起的疼痛,常用于治疗心脉瘀阻导致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

    三七配当归
    三七可以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当归能够养血活血,调经止痛。
    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活血,祛瘀生新,调经止痛的功用,适用于产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致的恶露不尽,少腹疼痛等。

    三七配大黄
    三七可以化瘀消肿定痛,大黄能够泻火凉血解毒。
    两药配伍,共同发挥泻火凉血,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热毒蕴积而引起疮疡初起,局部出现掀红、作痛、发肿、发痛等。

    生地黄汤
    药物组成:生地黄、牛膝、丹皮、黑山栀、丹参、元参、麦冬、白芍、郁金、广三七、荷叶。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

    化血丹
    药物组成:花蕊石、三七、血余炭。
    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适用于咳血,吐血,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非外伤性的出血,以及二便下血。

    三七片
    药物组成:三七。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非外伤性的出血,便血,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舒胸片
    药物组成:三七、红花、川芎。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止痛。用于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瘀血疼痛,跌打损伤。

炮制

  • 现代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