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就诊科室:
妇泌尿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粘膜移行上皮由于各种原因转化为腺上皮的转化性病变。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病因

  正常膀胱粘膜被覆移行上皮,当部分粘膜转化为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时,称之为组织转化。腺性膀胱炎属膀胱粘膜组织转化性病变。膀胱粘膜腺上皮的来源有三种学说。

  ①胚胎起源说,脐尿管关闭异常导致脐尿管囊或巢,或为泄殖腔分化时肠上皮残留。

  ②Pund退化说,上皮失去其正常功能时,可能退化至其正常分化过程中的上一阶段。

  ③上皮组织转化说,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腺上皮,通过分泌粘液而达到自身保护目的,有人推测可能还存在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有毒代谢、产物、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因素。常见的慢性刺激因素包括感染、梗阻、物理刺激(结石、异物等)和化学致癌物等。其中第3种学说目前被广泛接受。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移行上皮单纯增生一Brunn芽一Brunn巢一囊性膀胱炎一腺性膀胱炎。 Brunn巢是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膜垂直排列。Brunn巢中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称为囊性膀胱炎。腔内上皮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称腺性膀胱炎。大多数病例可见Brunn巢,囊性化及腺性组织转化同时存在。腺性囊性膀胱炎实质上是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和囊腺性膀胱炎。

症状

  常见症状:血尿、尿频伴尿急和尿痛、前列腺增生、黏液尿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处多见。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病变位于三角区者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在膀胱颈部者多有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症状;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者可引起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多出现血尿;合并有膀胱结石者可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检查

  检查项目:膀胱镜、尿液分析、静脉肾盂造影

  影像学检查很重要,但一般认为确诊主要是靠膀胱镜加活检。

  膀胱镜检查具有以下特点:

  1.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

  2.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

  3.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混合存在,肿物顶端接近透明状,其上无血管长入;

  4.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

鉴别

  1.急性膀胱炎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2.间质性膀胱炎 :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并发症

  腺性膀胱炎并发症:此病可合并黏膜白斑病、滤泡性膀胱炎和大泡性水肿,也常伴有非特异性感染。滤泡性膀胱炎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这种疾病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镜能够观察到小的灰黄色隆起结节,常常会被炎性粘膜包围,但是有的时候在结节间也可能会看到正常粘膜。

预防

  腺性膀胱炎的饮食注意,虽然说膀胱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但是平常的生活习惯也是形成膀胱炎的一个因素,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长期使用铝制烹饪锅,成瘾性食用咖啡、碳酸饮料、巧克力、酒等对膀胱有害的食物均可导致膀胱发炎。

  注意要在服药治疗膀胱炎的期间是严禁酒、辣椒、鸡、鱼、牛肉、虾、海鲜咸菜、佐料只能用盐、醋、味精(其它调料不要用)如果患者饮食控制不好会延长治疗时间。

  在平时的时候饮食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

  2、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 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4、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5、避免食用柑橘,因为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6、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故应少喝咖啡。

  以上的这些饮食注意事项是平时的时候格外需要注意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得膀胱炎的几率了。

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两者的结合,而手术治疗可采用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治疗为膀胱腔内灌注法。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1.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后采取相应治疗

  首先需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及范围采取相应治疗。如在处理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术加膀胱灌注等。因腺性膀胱炎易复发,采用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对患者创伤较轻,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腺性膀胱炎首选治疗方法。对电灼术或电切术的时机,最好在尿常规正常后手术较为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切除范围应遵循浅表膀胱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对于弥漫性改变或已有癌变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式。

  2.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

  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与膀胱肿瘤应用药物相同,分两类:

  (1)化学性毒性药物可直接破坏DNA,干扰DNA复制,主要作用S期,对G0期无作用,从而可抑制异常膀胱黏膜的非正常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

  (2)免疫抑制剂如白介素—2、卡介苗、干扰素等,可通过激发全身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

  腺性膀胱炎在有效的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后,使用有效的药物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饮食

  1. 车前叶粥。即在粥中加入车前子,这样有利尿、止血的功效。

  2. 荠菜豆腐羹。即将荠菜和豆腐捣碎,做成羹,一天1次左右,可达到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减缓小便灼痛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