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梗阻;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本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因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此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症状

  常见症状:可无症状、或仅表现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墨菲氏征)、或不同程度的夏科三联征(疼痛、寒战发热、黄疸)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1.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患者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明显,周期发作;

  2.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3.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4.急性期,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疼痛、寒战发热、黄疸),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致。

  5.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检查

  检查项目:胆道x线检查、消化系B超、肝功能、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

  1.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MRCP检查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胆管系统内的胆汁属于相对静止的液体,MRCP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

  (3)X线胆道造影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2.其他辅助检查

  (1)胆道测压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2)核素扫描常用核素99mTe,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

  (3)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观察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移位、受压、中断及异常血管影。对于鉴别诊断肝胆管癌、胆囊癌效果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而且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设备,操作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鉴别

  B超疑为“肝内结石”的强回声应与肝内血管钙化,胆管内气体或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回声鉴别。

  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反复发作而致肝组织纤维化者,肝核素扫描可出现放射性缺损区,需与肿瘤引起的占位性放射性缺损鉴别。

  有黄疸而无急性胆管炎表现者,应与病毒性肝炎和胆道肿瘤鉴别。

并发症

  并发症分为急性期并发症和慢性期并发症。

  1.急性期并发症

  主要是胆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及伴随的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的诱因与结石的梗阻和胆道的炎性狭窄有关。急性期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2.慢性期并发症

  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和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

预防

  1: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避免高热能、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饮食,充分供应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入超和发胖的现象。

  2:多喝水,多运动,喝水能预防所有的结石,而运动则有助于排石。

  3: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的伏案静坐。

  4: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的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5: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尤其是早餐,吃好早餐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于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形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即引起胆汁排泄不畅,即可刺激肝内胆管内形成结石,或者使原来的结石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治疗

  1.微创保肝取石术

  微创保肝取石是在ERCP内镜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大乳头球囊扩张胆管出口,将ERCP内镜送入胆总管内,通过胆总管直达肝内胆管,通过肝内胆管球囊扩张肝内胆管,扩开肝内胆管内径,通畅取石通道,可以一次性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全程在视频可视下内镜操作,无痛、无创伤、无出血,一次彻底治愈肝内胆管结石,保住正常的肝脏组织。

  2.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法主要有:①高位胆管切开取石;②胆肠内引流;③消除肝内感染性病灶。

  3.残石的处理

  一旦患者在术后经T管造影被发现有胆道残留结石时,可在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经窦道插入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网篮等取石。如结石过大可采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他方法将残石碎裂成小块后再取出。

饮食

  1、丹参郁金蜜: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000克,黄酒适量。将丹参、郁金、茵陈进锅,冷水浸2小时,中火烧开,加黄酒1匙,文火煎1小时,约制药汁1大碗,滤出;再加水煎1次,约制药汁半大碗;将2次药汁与蜂蜜同进盆,搅匀,加盖,旺火隔水蒸2小时,冷却装瓶。每服1-2匙,饭后开水冲服,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

  2、乌梅虎杖蜜:乌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将乌梅、虎杖洗净,水浸1小时,再用瓦罐,加水适量,文火慢煎1小时,滤出头汁500毫升,加水再煎,滤出二汁300毫升;将药汁与蜂蜜进锅中,文火煎5分钟,冷却装瓶。每服1汤匙,饭后开水冲服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

  3、玉米须炖蚌肉: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将玉米须和蚌肉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隔日服1次。

  4、金钱银花炖瘦肉:金钱草80克(鲜者200克),金银花60克(鲜品150克),猪瘦600克,黄酒 20克。将金钱草与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同猪肉块一同加水浸没,武火烧开加黄酒,文火炖2小时,取出药包。饮汤食肉,每次1小碗,日服2次。过夜煮沸,3日内服完。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