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脑膜瘤病

脑膜瘤病

就诊科室:
普通内科神经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前者由颅内蛛网膜细胞形成,后者指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发生的脑膜瘤,主要由胚胎期残留的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好发部位有头皮、颅骨、眼眶、鼻窦、三叉神经半月节、硬脑膜外层等。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占颅内肿瘤的15%~24%。

病因

  脑膜瘤的病因迄今不完全清楚。临床发现,颅脑外伤、病毒感染、放射照射、遗传因素或者内源性因素如激素、生长因子等均可能是形成脑膜瘤的因素之一。脑膜瘤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但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颅底(包括蝶骨嵴、嗅沟、岩斜区、桥小脑角等),从而压迫相应部位的功能区和颅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症状

  常见症状:癫痫、运动功能障碍

  脑膜瘤有良性、恶性之别,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突眼、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检查

  检查项目:X线造影、头部CT、血管造影

  1.X线检查

  除高颅压表现外,可用:①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钙化较密集,可显示整个肿瘤块影。②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③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头部CT

  虽然MR在诊断脑膜瘤方面有取代CT之势,但是CT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显示脑膜瘤与邻近骨性结构的关系、钙化等。脑膜瘤CT的表现:

  (1)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

  (2)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少数可不均匀和呈低密度,为伴瘤内囊变或坏死。

  (3)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

  (4)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

  (5)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

  (6)半数患者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瘤周水肿。

  3.MRI

  (1)以硬脑膜为其基底,此处也是肿瘤最大直径。

  (2)在T1加权像上约60%脑膜瘤为等信号,30%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且与瘤病理类型有关,如纤维型多为低信号,内皮型为高信号。

  (3)在T1和T2加权像上肿瘤和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如此低信号界面消失,常提示蛛网膜界面被破坏。

  (4)T2加权像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瘤周水肿常见于额叶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以及脑膜内皮型、过渡型、接受软脑膜动脉供血的脑膜瘤。

  (5)脑膜尾征,肿瘤附着的硬膜和邻近硬膜可增强(CT也可有),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4.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脑膜瘤的特点:①瘤血管成熟,动脉期有增粗的小动脉,毛细血管肿瘤染色,静脉期有粗大静脉包绕肿瘤;②颈外动脉(如颞浅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脑膜垂体干、小脑幕动脉等)增粗、血流速度加快(正常时颈内动脉循环时快过颈外动脉)。

鉴别

  脑膜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1.形态学,即肿瘤的外形、部位以及其占位效应。

  2.肿瘤在CT的密度及MRI的信号强度,及其增强后的表现。

  3.其他发现,如颅骨受累、钙化,血管扩张受压,确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颅底、鞍区和蝶骨嵴脑膜瘤,或与颅外沟通的脑膜瘤MRI的图像较CT清晰。另外在显示肿瘤与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方面MRI也优于CT。典型的脑膜瘤CT的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区。在MRI,T1加权像上60%肿瘤与灰质信号相同,30%为低于灰质的低信号。在TT2加权像上,50%为等信号或高信号,40%为中度高信号,也可能为混杂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多数边缘有一条低信号边,呈弧形或环形。经静脉增强后呈均匀状,明显强化。

并发症

  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并发症。

预防

  1、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预防脑肿瘤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脑膜瘤的预防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3、脑膜瘤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脑膜瘤如何预防比较好?以上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脑膜瘤的预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同时还要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从而更好的预防疾病,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治疗

  1.手术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一般采取伽玛刀治疗。手术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包括伽玛刀、X线刀和粒子刀。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以肿瘤最大直径≤3cm为宜。伽玛刀治疗后4年肿瘤控制率为89%。本法安全、无手术的风险是其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3.栓塞疗法

  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4.放射治疗

  可作为血供丰富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②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③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④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