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riboflavin),在体内以游离核黄素、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3种形式存在于组织中。维生素B2缺乏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受损的改变。
(一)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 由于经济条件、供应困难和偏食等原因造成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性食物(如乳类、肉类、蛋类等)和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如每天摄入量低于0.55mg,数月后即可出现症状。
2.需要增加 妇女怀孕和哺乳期、婴幼儿和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重体力劳动或精神紧张、外科手术或创伤后恢复期对于维生素B2的需求量都明显增加,如不及时补充容易导致缺乏。
3.吸收利用障碍 维生素B2主要在小肠上端吸收。腹泻、节段性回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肝硬化的病人维生素B2的吸收利用会受到影响。
(二)发病机制
由维生素B2生成的黄素酶有40多种,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大。某些黄素酶在生物氧化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其在组织中的缺乏会造成多种脱氢酶活性的下降,同时黄素酶也是许多氧化酶的催化剂和辅酶,因此维生素B2缺乏可以显著影响组织细胞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导致氧化不全、能量利用率降低,以及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2与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尿中维生素B2排出量明显受氮平衡影响,组织生长旺盛时,尿中维生素B2排出减少,负氮平衡时则排出量增多。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赖氨酰氧化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胶原蛋白交联形成,以致细胞间胶原支持减弱,可能是皮肤受损的重要原因。
常见症状:阴囊皮炎、口角糜烂、脂溢性皮炎、结膜充血、怕光、流泪
检查项目:尿检、尿核黄素肌酐测定、皮肤细胞学检查、血象、血液生化
1.尿核黄素/肌酐测定 收集任意尿样,用每克肌酐相对量表示尿中维生素B2的排出量。结果
1.注意避口腔卫生,避免受凉、劳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免继发感染。
2.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炸煎烤类食物,避免抽烟喝酒。
3.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B2的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糙米及绿叶蔬菜、小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