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核是由于肾结核的结核菌下行至输尿管所引起的结核病变。首先侵犯输尿管黏膜,逐渐侵犯黏膜下层及肌层,并形成溃疡,溃疡基底部纤维化使输尿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输尿管结核继发于肾结核,结核分枝杆菌首先侵犯输尿管黏膜,向深部发展达黏膜下层及肌层,最终发生纤维化,致输尿管狭窄、变硬、增粗和僵直,甚至完全梗阻。
常见症状:血尿、尿频、尿急、尿痛
病人多有肺结核或肾结核病史。早期有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症状。晚期输尿管梗阻可出现腰痛,甚至皮肤窦道,伴低热、乏力等消耗症状。有严重肾积水时,可以触及增大的肾脏,肾区有叩痛。
检查项目:输尿管造影、结核菌素试验、彩超
血沉增快,尿液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有时可找到结核杆菌。
1.膀胱镜检查 可见膀胱黏膜充血或结核性结节,输尿管口周围明显。
2.IVU检查 早期输尿管结核主要表现为输尿管扩张,粗细不一,边缘不规则,失去自然形态,有时呈串珠状。晚期表现为挛缩而僵直,可有条索状钙化。重度输尿管狭窄可造成患侧肾脏及输尿管不显影,逆行造影可显示输尿管病变情况。
3.CT检查 只有大范围的连续扫描,才能显示输尿管中段和远端的狭窄,否则只能显示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对近端输尿管狭窄,CT在显示肾结核的同时,常能显示输尿管管壁增厚和管腔缩小。CT还可以显示输尿管管壁的钙化,并与输尿管结石鉴别。
4.MRI检查 可以很好地显示扩张的输尿管及输尿管狭窄处,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传统的IVU。在肾结核的显示上,MRI较CT无明显的优势。
1.输尿管肿瘤 输尿管肿瘤中常见良性病变为输尿管息肉,恶性病变为输尿管癌。与输尿管结核均引起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和肾功能减退。输尿管肿瘤的特点是病人多以无痛性血尿就诊;排泄性及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病变处有充盈缺损,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其黏膜光滑,不像输尿管结核那样病变范围广泛,呈虫蚀状、串珠状改变。输尿管可因积水而呈S样改变,但无僵直的表现;尿液中脱落细胞检查可阳性。
2.输尿管炎性狭窄 由非特异性感染引起,多继发于肾盂肾炎、膀胱炎。排泄性和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炎症部位局限性狭窄,狭窄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应加以鉴别。但肾盂、肾盏无破坏性改变;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有水肿、充血,但无结核结节、肉芽创面和溃疡。其临床表现为输尿管炎特点,由于输尿管蠕动而发生阵发性绞痛。而输尿管结核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两者有区别。
3.输尿管周围炎 输尿管周围炎病因不明。其病变发生为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组织包绕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常见于输尿管肾盂交界处和髂血管分叉处。但也可以累及盆腔以上输尿管甚至肾脏。由于纤维组织包绕输尿管导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僵直,肾积水,两者需加以鉴别。输尿管周围炎少见,较少有尿频、尿急、尿痛,排泄性及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向中线移位,管腔变细,但输尿管管腔光滑,无虫蚀状及串珠状改变,肾内无破坏病灶;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无结核结节、肉芽创面和溃疡;尿液检查脓细胞少见,无米汤样脓尿。
结核性输尿管狭窄的主要并发症是造成上尿路梗阻、肾积水晚期导致肾功能衰竭。
预防泌尿生殖系结核的根本措施是预防肺结核,由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美国防病中心(1989)提出20年内消除结核病的战略规划,人类可能运用新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来消灭结核病,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痊愈。休息与营养疗法仅起辅助作用。
治疗首先是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手术治疗方法取决于输尿管病变的部位、长度和肾功能情况。坚持联合用药和足够长疗程是治疗彻底的关键。
1.抗结核药物治疗 是最主要措施,具体同肾结核药物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 术前、术后均应用抗结核药物,原则同肾结核,具体手术方法为:
(1)病变段切除,行输尿管-肾盂或输尿管-膀胱吻合。
(2)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肾功能良好时,可行输尿管全长切除+回肠代输尿管术。
(3)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肾功能差或已自截,应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
可食用海蟹。
①海蟹的食疗价值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②蟹肉的食疗价值
1. 养阴补虚: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2. 抗结核: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