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坏处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及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长期不愈。
鼻窦炎是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筛窦及额窦的炎症。骨膜下脓肿有时与感冒有关,因感冒可引起鼻窦炎。成人眼眶骨膜下脓肿与筛窦、上颌窦和额窦炎症有关。致病菌常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厌氧菌等。
常见症状:耳痛、耳溢液、耳后疼痛、发烧、乏力
耳后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耳后肿胀,压痛明显,骨膜未穿破者,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耳郭后沟消失,耳郭被推向前、外方。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检查项目:耳鼻咽喉常规检查、B超、X线
1.中耳炎
多为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急性发作或儿童急性中耳炎引起。
2.高热、耳痛。
3.体检
耳后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耳廓被推向前、外移位,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得脓液。
4.血象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乳突相常有骨质破坏。
1.耳根痈
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
病变多位于颈侧中上部,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本病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颅外并发症,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关键。一旦患本病,须尽早住院行抗炎及手术治疗。
1.控制感染
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局部切开排脓。
3.乳突手术
尽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中耳病变。
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有保健作用。
1、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
2、海鲜类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若对海鲜过敏则脓肿的饮食中应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3、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4、含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澄、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5、可食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
6、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饮茶应适时适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浓,每天茶水总量不超过1000~1500毫升。在饭前一小时暂停以免茶水冲淡胃酸,防碍食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