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小儿脱屑性肺炎
小儿脱屑性肺炎

小儿脱屑性肺炎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简称DIP或D.histocytic I.P)小儿较成人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婴儿及儿童。文献上最小一例为生后1天发病者,男女均可发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病因不明,是异物性反应还是自身免疫现象或感染后遗症,尚不清楚。因曾查到过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故一度曾认为是一种结缔组织病。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以及IgG和补体在肺泡的沉积提示本病为免疫性疾病,亦有人认为与肺泡性蛋白质沉积症有关。还有人报道继发于呼吸道病毒如腺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之后,曾有伴发先天性风疹的报道。有报道发生于炎症性肠病用Sulfesalazine治疗的小儿。有时无任何明显诱因。

  (二)发病机制本病病理主要表现为肺泡腔内积聚有大量脱落的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Ⅱ型上皮细胞,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胞浆呈明显酸性染色,不少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水肿,并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

症状

  常见症状:呼吸异常、 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发绀、干咳、体重减轻、无力和食欲减退

  1.肺泡内可见含PAS染色阳性颗粒的巨噬细胞大量聚集。

  2.肺泡内Ⅱ型上皮细胞肿胀及增生。 3.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并有轻度间质纤维化。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肺活检抗核抗体(ANA)、胸部平片

  1.血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一般不超过15000/mm3,嗜酸性细胞可增多。

  2.血生化检查 血清蛋白质多无变化,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或狼疮细胞可为阳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

  3.血气分析 有低氧血症。

  4.肺活检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一种变异类型,具有相似的症状,但显微镜下肺组织的改变明显不同。可有广泛瘢痕形成。

  1.影像学特点

  (1)胸片:20%的患者胸片接近正常。1/4的患者可见片状模糊阴影或弥漫性阴影,中下肺野出现弥漫的毛玻璃样改变,后期也可出现线状、网状、结节状间质影像。

  (2)CT:约1/4患者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在中下肺野弥漫的毛玻璃样改变,后期出现线状、网状、结节状间质影像。

  2.肺功能检查 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伴有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预后 婴儿患者预后不良。约20%病人可不治自愈纤维化者预后差。过去多数在2、3周或数月内死于心力衰竭成人的病死率为16%。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病后预后好转,早期使用,能挽救生命。有报道用泼尼松治疗严重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1例,3周后明显好转10年后随访,未发现肺部有任何异常。但在肺组织活检显示肺纤维化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治疗

  (一)治疗对低氧血症患者给予氧疗,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及药物纠正心力衰竭。可用较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3~8mg或泼尼松龙(强的松龙)2mg/(kg·d),先用8周后逐渐减量,以后用维持量2年,可使临床及X片改变好转,约80%有效。激素无效时可试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必要时使用加压吸入或高频喷射通气。同时要快速使用地高辛以控制心衰。X线阴影消失迟于临床症状好转,且停激素后可复出现症状。亦有人报告用氯喹治疗有效。国外近来有试用肺移植治疗的报道,但效果尚难肯定。

  (二)预后婴儿患者预后不良。约20%病人可不治自愈,纤维化者预后差。过去多数在2、3周或数月内死于心力衰竭,成人的病死率为16%。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病后,预后好转,早期使用,能挽救生命。有报道用泼尼松治疗严重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1例,3周后明显好转, 10年后随访,未发现肺部有任何异常。但在肺组织活检显示肺纤维化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