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超过1年的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功能减退和(或)高血压及贫血者,称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照全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的建议,将病程超过1年,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高血压,预后较差的肾小球肾炎,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类。
1.原发性
可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终于进入慢性肾炎阶段。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肾炎表现,症状隐匿,但炎症缓慢进展,若干年后成为慢性肾炎。
2.继发性
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3.遗传性
遗传性肾炎、多囊性肾病等。
常见症状:血尿、高血压、水肿
1.普通型
①一般表现:以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②特异性表现:包括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贫血,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夜尿增多,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尿浓缩功能受损。
2.肾病型
表现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者称之为肾病型。
3.高血压型
以严重高血压为主症者称为高血压型。
检查项目:尿常规、血沉、肾功能、抗链球菌溶血素O
1.尿液检查
尿液异常是慢性肾炎必有的现象。尿量变化与水肿及肾功能情况有关,水肿期间尿量减少,无水肿者尿量多数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禁水10~12小时)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Osm/(kg·H2O)。尿蛋白含量不等,一般在1~3g/d,亦可呈大量蛋白尿(>3.5g/d)。尿沉渣中可见到颗粒管型,伴有轻度至中度的血尿。
2.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GFR降低。就诊时多数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轻度降低,未降到正常值的50% 以下,因此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如果Ccr降至50%以下时则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就会增高。换言之,血清肌酐到达133µmol/L时,Ccr已在正常的50%以下。继之,则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及酚红排泄率明显降低。酚红排泄率受肾血浆量的影响较大,不能完全代表肾小管功能。
3.血液检查
慢性肾炎除上述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之外,还有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愈后的判断。
(1)外周血检查
慢性肾炎在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如病人有中度以上贫血,多数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表明肾单位损坏及肾功能障碍已较严重。肾小球肾炎末期(硬化性、萎缩性肾小球肾炎)则出现严重贫血。如病人无明显营养不良,其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型。
(2)血清补体测定
测定补体前成分(如C1q、C2、C4及C3)可以鉴别本病机制中的两种补体激活途径。一般医院只做总补体CH50或C3测定。①血清补体正常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性和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Wegner肉芽肿、过敏性紫癜、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淀粉样变、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妊娠肾、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起的肾小球病变。②初期血清补体减低者:毛细血管内性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外增殖性肾炎。③血清补体持续降低者: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膜性肾炎及狼疮性弥漫性增殖性肾炎。
(3)血清α2-巨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清α2-巨球蛋白在持续性肾损害时多增高,在慢性尿毒症时可降至正常或以下。α2-巨球蛋白增高,抑制纤溶酶原和纤溶酶,也是引起高凝状态的原因
(4)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成人正常值为1~2.7mg/L。当GFR降低时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肌酐都增高。
(5)凝血因子检查
肾小球疾病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其程度与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往往相平行。高凝状态是凝血和纤溶过程平衡失调,血浆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数增多,纤溶系统活性(纤溶酶原)降低。
(6)血脂检查
持续存在肾小球疾病,往往伴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可加速肾损害及动脉粥样硬化。
4.肾活检
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及愈后有重要意义。
(1)肾脏B超 了解肾脏体积大小及皮质厚度,肾皮质厚度<1.5cm,判断CRF优于以肾脏大小为标准。双肾萎缩,支持终末期诊断。
(2)其他 常规做心电图,X线胸片、骨片和胃镜检查等。
本病病因方面还应尽可能区别为原发、继发或遗传性肾炎,同时应与下列几种疾患鉴别:
1.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或畸形,伴或不伴有感染。
2.慢性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肾盂肾炎。
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区别。
4.慢性肾炎普通型需与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5.慢性肾炎肾病型及高血压型,须鉴别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慢性肾炎。
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高血压、贫血,以致肾功能衰竭,并发展成尿毒症,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易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更加重病情。感染 ,长期蛋白尿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等,感染作为恶性刺激因素,常诱发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择,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仍是导致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应予以高度重视。肾性贫血,慢性肾炎晚期出现肾实质损害,可并发血液系统多种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其中贫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主要原因有: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增多:肾衰竭时,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红细胞代谢发生障碍而易于破坏,发生溶血,导致贫血,③失血:大约25%的晚期肾衰竭病人可出现明显的出血,加重贫血。高血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期,常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期(CRF)本身发展过程代谢异常引起的,据统计高血压发病率达70%~80%,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病人则几乎均有高血压,其中3/4病人用低盐饮食和透析即能控制高血压,另外1/4的病人用透析去除体内过剩的钠和水后,血压反而升高,此外,CRF病人高血压有其固有的特征,表现为夜间生理性血压下降趋势丧失,部分可分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原发性慢性肾炎根本的预防是防治链球菌感染。平日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如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慢性肾炎。针对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慢性肾炎,如过敏性紫癜等进行积极治疗,以免发生慢性肾炎。
1.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避免感染和过劳,注意休息,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饮食方面:对伴有水肿、高血压者适当限盐。肾功能不全时过量蛋白摄入,不仅增加肾排泄含氮代谢物的负担,加重氮质血症,而且会导致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和加速肾小球的硬化过程,故近年不少学者主张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酮酸。小儿可依每天1.25~1.6g/418kJ(1.25~1.6g/100kcal)计算。并注意同时低磷和给予优质动物蛋白。
2.对症治疗 针对感染选择有效而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合理选用抗高血压和利尿剂药物等。近年还认为不仅要治疗全身性高血压,而且要控制肾小球局部的高血压,即解决其高灌注、高滤过问题。对此除控制饮食蛋白外,还主张应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或其他转换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此对延缓进展有益。
3.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 有报道长疗程的泼尼松口服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针对不同病理类型者陆续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其共同点是采用激素长期隔天顿服法,并常配合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或环孢素等)。例如膜增生性肾炎,对常规、足量、分次投药的激素治疗多耐药,且易并发高血压、高血压脑病。目前或长疗程隔天顿服,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继以隔天口服泼尼松1mg/kg。此外本症中还强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可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过程(有人报道2~5年后发生肾衰者,治疗组14%,对照组47%)。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患儿,常规激素效应者仅23.1%。近年有作者报道皮质激素(初还可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及环磷酰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例如Mendoza对激素耐药者: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第1~2周,每周3次;第3~10周,每周1次;第11~18周,每2周1次,第19~50周,每4周1次,第51~82周,每8周1次。口服泼尼松的方法是第1~2周不用,第3~8周隔天顿服2mg/kg,其后渐减量。如经2周6次冲击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或虽部分效应,而后尿蛋白再次增高,则加用环磷酰胺。该作者报道停药后66%能维持缓解,19%未缓解。本症中还有报道激素耐药者,环孢素伴用少量激素(30mg/m2隔天)取得一定疗效。
4.抗凝疗法 包括用肝素抗凝剂、纤溶药物(如,尿激酶、蝮蛇抗栓酶等)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等,目前尚存在争议。
5.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包括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等。此外,中成药制剂如雷公藤多甙、川芎嗪、保肾康等。
1.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肉类等,以补充排泄损失。
2.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食物。
3.水分不需限制,可饮用橘汁、西瓜汁、橙汁、果子水和菜汁等,以利尿消肿。
4.根据‘肾功改变情况限制蛋白质,食盐和水分,少尿者还应限制高钾饮食。
5.对有贫血的病例,应选用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牛肉、蛋黄及绿叶蔬菜等。
6.为控制血压,应限制盐的摄人,根据病情给于少盐或无盐饮食,即使血压恢复正常也应清淡饮食为宜。
7.肾功能减退而血肌酐增高时,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这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留。要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食物。并可适当调剂鱼、肉、鸡等动物蛋白,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8.饮食要冷热适宜,最好选用微温和微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