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股神经干性痛
股神经干性痛

股神经干性痛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疼痛科针灸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股神经干痛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发。

  除坐骨神经干外,下肢股神经为最大的分支,起源于腰2、3、4神经,沿腰大肌、髂腰肌下行,自腹股沟韧带下方进入股三角(位于股动脉外侧),再由此分出感觉支和运动支(图1)。

  1.感觉支 有以下两个分支:

  (1)股前皮神经:分布于大腿下2/3前内侧皮肤。

  (2)隐神经:分布于膝、小腿及足部内侧皮肤。

  2.运动支 主要支配髂腰肌(已在盆腔内发出)、缝匠肌、耻骨肌和股四头肌。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损伤,嵌压或其他病理改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

  1.盆腔内疾患 除肿瘤外,尤其多见于妇科疾患,其次是腰大肌及腹膜后炎症等。

  2.脊柱病变 多见于腰3~4处的椎间盘突(脱)出、结核、骨折、退变或椎管内病变。

  3.神经炎 以多发性为常见,易出现于感染、中毒或糖尿病等情况下。

症状

  常见症状:从腹股沟处沿大腿、小腿前内侧刺痛、麻木感、感觉减退、股四头肌萎缩

  1.感觉异常 在大腿及小腿前内侧可出现感觉过敏、刺痛及感觉减退等异常现象。

  2.痛及压痛 疼痛起于腹股沟处,并向下放射至大腿内侧,甚至达小腿远侧处,且在腹股沟中点处(股动脉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并向下放射。

  3.肌萎缩 以股四头肌最为明显,对比测量双侧大腿周径时,患侧可能减少1~2cm以上,并影响伸膝功能。

  4.反射 膝反射较健侧减弱(早期可出现活跃),甚至消失。

  1.一般诊断 根据上述特点一般多无困难。

  2.病因诊断

  (1)因脊椎或椎管内病因所致:多伴有腰痛、椎旁压痛和叩痛、屈颈试验阳性、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

  (2)因盆腔内疾患所致:多出现干性症状(或丛性症状)。可通过肛门指诊或双合诊判定盆腔内情况;托马征阳性时,预示髂腰部炎症的可能较大;应酌情于清洁灌肠后摄片以除外肿瘤。

  (3)因股神经干本身受压所致:主要表现为单一股神经干性症状,腰部体征阴性,亦无盆腔症状,封闭疗法有效。

检查

  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检查

  X线检查可除外腰椎骨质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亦可除外盆腔占位性病变。病因诊断因脊椎或椎管内病因所致 多伴有腰痛,椎旁压痛和叩痛,屈颈试验阳性,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因盆腔内疾患所致 多出现干性症状(或丛性症状),可通过肛门指诊或双合诊判定盆腔内情况;托马征阳性时,预示髂腰部炎症的可能较大;应酌情于清洁灌肠后摄片以除外肿瘤。因股神经干本身受压所致 主要表现为单一股神经干性症状,腰部体征阴性,亦无盆腔症状,封闭疗法有效。

鉴别

  单纯性股神经干痛者主要与以下疾患鉴别:

  1.髋关节疾患 包括化脓性炎症早期、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患,除根据全身症状及髋关节阳性体征外,X线片多出现异常所见。

  2.髂腰肌炎症 主要波及骶丛引起多干性症状,根据托马征阳性及全身炎性反应等都可确诊。

  3.腹股沟部淋巴结炎 亦可波及股神经,但其体征明显,可触及有压痛的淋巴结等,易鉴别。

并发症

神经的功能有:营养,传导,支持等功能,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可造成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造成损害,因此本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

在周围神经病变中,保持疼痛部位的功能活动非常重要,有利于预防营养性变化,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硬的发生。从治疗一开始就要经常考虑到心理因素。如有焦虑和抑郁,应予适当的治疗。如果功能障碍顽固不愈,疼痛治疗中心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可能对病人有帮助。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以理疗、对症及封闭疗法为主。封闭疗法是以不同剂量和不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注入组织内,利用其局部麻醉作用减少局部病变对中枢的刺激并改善局部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痊愈的一种治疗方法。

2.手术疗法 酌情行股神经松解术,切勿随意行神经切断术。一般在局部麻醉或蛛网膜下隙麻醉下将股神经周围的粘连或其他致压物松解、切除。

饮食

  1、应注意食物热量的含量,勿摄取过多的高热量食品。

  2、饮食要尽量定时,少量多餐为进食的原则。

  3、太冷太热的食物应当忌食,不可偏食、暴食。

  4、以摄取易消化食物为原则,但不要总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含纤维质的蔬菜以免发生便秘。要常运动,以促进肠胃功能,摄取充分的营养。

  5、可以生吃的食物应尽量生吃,以利于营养的充分吸收。

  6、多吃黑豆、马铃薯、小黄瓜、芹菜等,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