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就诊科室:
中医五官科耳鼻咽喉头颈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发病具有地区性。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多发于青壮年,健康状况及生活条件差者易患此病,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特点是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增大,嗅觉障碍,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形成,带臭味者称为臭鼻症。前苏联学者认为本病与臭鼻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国及西方学者则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无臭味者称单纯性萎缩性鼻炎,有臭味者为臭鼻症,两者可互相转化为同一种疾病。 本病的发生有地区性,山区多于平原,气候干燥地区发病率较高。本病20~3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常在青春期和青春前期发病,月经期加重。 萎缩性鼻炎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约占3%,根据国内的调查约 0。0.7%~3.99%,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病因

  西医病因: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原因不明,学说很多。传统观念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可能与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等)造成鼻粘膜和骨质的营养障碍,或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等有关。现代研究认为本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可能与慢性鼻炎、鼻窦炎分泌物的长期刺激,继发于鼻腔某些特异性病变如梅毒、麻风、结核等,粉尘及有害化学气体对鼻粘膜的刺激,鼻中隔偏曲使一侧宽广的鼻腔继发下鼻甲萎缩或代偿性增生肥厚,下鼻甲手术切除过多易发生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中医病因:

鼻槁指因脏腑虚弱,鼻窍失养所致。

病理:

早期鼻粘膜呈慢性炎症,继而发生萎缩,上皮变薄,纤毛脱落,柱状纤毛上皮萎缩退化,鳞状上皮化生,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窄,管壁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发生闭塞性动脉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供血不足,造成鼻粘膜营养障碍,致粘膜、腺体、骨质萎缩和纤维化。鼻甲骨因纤维性变,骨质吸收,下鼻甲明显缩小,萎缩性病变可累及鼻、上咽部及喉咽部。

症状

  常见症状:鼻孔干疼、头痛、鼻分泌物增多、嗅觉障碍、粘膜萎缩、呼吸气为腐臭味、鼻臭症、鼻出血、头昏、鼻甲萎缩、鼻塞、鼻腔干燥及结痂

检查

  检查项目:鼻内窥镜检查

鉴别

  中医诊断:

1.燥伤鼻窍证:鼻干燥不适,鼻息热,嗅觉不敏,无涕或涕中带血,鼻臭明显,鼻粘膜干红,表面脓痂较多,口苦咽干,干咳少痰,溺黄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阴虚鼻窍失濡证:鼻中干燥、灼热,嗅觉减退,涕中常夹血,鼻内肌膜萎缩,鼻腔宽大,痴皮较多,或有咽痒、干咳、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虚鼻窍失充证:鼻干不适,嗅觉减退,鼻涕少而腥臭,常出微黄痂皮,鼻腔粘膜萎缩较甚,干而色淡,痂皮多而微黄或浅绿,并有头晕重少语音低沉,疲倦乏力。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西医诊断:

1.鼻腔和鼻咽部有干燥感。

  2.鼻塞。

  3.嗅觉失灵。

  4.呼吸有恶臭。

  5.鼻梁常扁平,鼻翼外展。

  6.鼻腔宽大,粘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有大量痂皮或稠厚的脓性分泌物。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鼻麻风、结核、梅毒等疾病相鉴别,对可疑的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特殊检查,容易鉴别。并发症鼻腔病变可向下蔓延至鼻咽部、咽、喉、气管,致粘膜干燥,分泌物减少,出现干脓痂,也可累及咽鼓管发生耳鸣重听等症状。

治疗

  西医治疗:

一、维生素疗法

  维生素A和B2对促进粘膜上皮细胞代谢和纤毛的活动有重要作用,缺乏后可致粘膜萎缩,纤毛清除功能减退。临床实践也证明,维生素治疗本病有明显效果,维生素A5万~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或作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每周1次。口服维生素AD(鱼肝油丸)每日3次,每次2~3粒。维生素B210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E25mg,口服,每日3次。有人主张口服烟酸(维生素P)50~100mg,每日3次,或口服山莨菪碱5mg,每日3次。发挥改善鼻腔粘膜微循环的作用。

  二、内分泌疗法

  根据雌激素有使鼻粘膜充血增厚的作用,有人分析雌激素尚有使局部组织产生乙酰胆碱使血管扩张充血的作用,因此采用雌激素制剂如用雌二醇配成0.5%的油剂或用乙烯雌粉油剂滴鼻、喷鼻或用纱条浸液填塞鼻腔换药,取得一定疗效。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根据近代免疫学研究认为萎缩性鼻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去曾采用组织疗法或胎盘注射液肌注,但疗效不明显,近年来采用免疫促进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等,获得较明显的效果。

  四、鼻腔局部治疗

  1.鼻腔冲洗:鼻腔干脓痂较多者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2.刺激腺体分泌的润滑剂滴鼻: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腊,25%复方葡萄糖甘油,鱼肝油滴鼻液等,可湿化鼻腔痂皮,易于擤出,也可润滑鼻粘膜,促进血液循环。3.1%链霉素滴鼻,可抑制克雷白氏菌属(为鼻分泌物和脓痂中占优势的杆菌)。但疗效不巩固,停药后容易复发。4.0.1%的新斯的明液喷鼻或滴鼻,可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促进血管扩张充血。

  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缩窄鼻腔,减少水分的过度丢失,保持鼻腔湿润,并刺激鼻粘膜,使血管扩张,从而改善症状。

  1.鼻腔侧壁内移固定术:凿开上颌窦后将鼻腔外侧壁前1/3段内移,鼻中隔粘膜做一创面使之与内移的下鼻甲粘连,将上颌窦填塞固定。由于手术反应较重,目前已很少采用。

  2.鼻粘膜下填塞术:切开鼻中隔粘膜延续至鼻底,剥离粘骨膜,埋藏自体骨,硅胶、颗粒状羟基磷灰石等,使鼻腔缩窄。

  3.鼻腔部分或完全闭锁:于前鼻孔后1cm环形切开鼻前庭皮肤,将下面皮肤向上翻转缝合,可完全闭锁鼻腔或残留一小裂隙,12个月后打开鼻腔,见鼻粘膜正常,无结痂。

  4.腮腺管移植术:将腮腺管移植于上颌窦腔内,利用涎液间接的湿润鼻腔,由于操作不便和术后易发生腺管狭窄、阻塞等,现已很少采用。

辨证论治:

  1.燥伤鼻窍证:清燥润鼻。清肺通窍汤加减。

  2.阴虚鼻窍失濡证:滋阴润鼻。清燥救肺汤加减。

  3.气虚鼻窍失充证:益气煦鼻。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麦冬、五味子等。

萎缩性鼻炎属鼻科学中难治的疾病之一,单独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取其精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医中药与西医药物综合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外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服用维生素AD、B2、E等,同时辩证选方服用中药。

  2.中药外治法,包括当归滴鼻液等滴鼻剂,鱼脑石散吹鼻,针灸等与服用西药,综合治疗。

  3.中药如丹参、川芎注射液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或西药转移日子、ATP穴位封闭再服用中药治疗。

  4.重症萎缩性鼻炎手术前后服用中药,较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提高。

好转:痂皮减少,症状改善。

预后:自幼发病者,可影响鼻部发育,出现鞍鼻,鼻前孔扁平,鼻翼外翻。

饮食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忌食

  1.忌辛辣刺激、油腻和燥热食物.

  2.戒烟酒.

  宜食

  1.宜食用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维生素缺乏使身体内细胞新陈代谢失调,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使鼻黏膜萎缩.补充维生素能增加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促进组织的代谢,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

  2.宜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食疗

  1.鹌鹑小豆龙眼羹.鹌鹑2只,赤小豆30克,龙眼肉6克.三味加水煮至鹌鹑烂熟,分2次食用.具有健脾除湿,益气养斑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之萎缩性鼻炎.

  2.梨汁大海茶.梨1个,百合10克,麦冬12克,胖大悔4个.将前三味煎水取汁,冲泡胖大海,代茶饮.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用于肺阴亏虚之萎缩性鼻炎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