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腺瘤是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皮脂腺腺瘤主要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多数形成小囊腔。间质丰富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肿瘤可见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不含胆固醇结晶。有的肿瘤可见多数导管扩张或呈明显的嗜酸细胞化生,此时囊腔常不明显。粘液卡红染色,导管上皮及腔内容物呈局灶性阳性,皮脂腺细胞呈阴性反应。
是由分化不全的皮脂腺增大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肿瘤。
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与周围境界清楚,常有包膜,由未完全分化的皮脂腺小叶构成。皮脂腺小叶形状和大小不一。肿瘤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
1、小的嗜碱性细胞,与正常皮脂腺小叶周边的生发细胞相同。
2、成熟有空泡的皮脂腺细胞,与接近正常皮脂腺小叶中央处的细胞相同。脂肪染色示成熟的皮脂腺细胞中有脂质。
常见症状:皮损、溃疡、淋巴结转移、可伴有体温升高
本病罕见,男性多见,平均患病年龄超过60岁。通常为一单发圆形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质硬,底部略呈蒂状,皮色或蜡黄色。常见于面部或头皮,特别是鼻部及颊部,偶见于口腔粘膜。其直径多不超过1cm。
本病有个别病例合并系统性癌症。有报告多发性皮脂腺腺瘤合并多发胃肠道恶性癌肿者(Muir-Torre综合征)。也有合并结肠腺瘤样息肉及腺癌者。
检查项目:组织检查、血尿常规、抽血监测CRP
皮脂腺瘤在临床上是采用组织病理的形式进行检查。通过组织病理我们可以准确鉴别出患者的皮损是否属于皮脂腺瘤。主要特征如下:
1 皮脂腺瘤是由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皮脂腺小叶组成,并且这些皮脂腺小叶属于没有完全分化;
2 皮脂腺瘤与周围的组织界限比较鲜明;
3 皮脂腺小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a 成熟皮脂腺细胞
b 与皮脂腺瘤周围细胞相同,属于未分化生发细胞;
这两种类型在细胞内的比例相等,并且小叶中的皮脂腺细胞核生发细胞分布不均,生发细胞常常会围绕皮脂腺细胞进行排列。
临床上本病需要与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上皮瘤、皮脂腺癌、组织细胞瘤及黄色瘤区别。皮脂腺上皮瘤的瘤细胞向正常皮脂腺分化的倾向少,更接近基底细胞瘤的特点,而不像皮脂腺腺瘤分化好。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往往在中央见一大导管,周围有成熟皮脂腺小叶。故皮脂腺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作病理检查方能确定。
可合并角化棘皮瘤和内脏系统恶性肿瘤。故其并发症也具有多样性,皮肤可表现出红黄样表现,肿瘤压迫血管可造成血管支配区域的供应受阻造成皮肤发干。对于合并有神经压迫者可形成局部麻木、乏力、异物感等表现。
预防: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