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化脓性肉芽肿
化脓性肉芽肿

化脓性肉芽肿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是一种常由轻微损伤引起的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分叶状增生而形成的息肉状损害。为组织对创伤及感染的一种反应性病变,为口腔黏膜的一种良性病变。本病与感染无关,也非真正的肉芽肿。

病因

  长期慢性刺激如大块牙石、充填体悬突等,可使组织发生反应,形成炎症性肉芽肿。一般细菌的感染。当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时,局部刺激因素可增强,使组织的增殖反应更明显。

症状

  常见症状:皮肤肿胀、皮肤破溃坏死、局部发红疼痛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1-40岁者多见。女性较男性稍多。本病好发于牙龈,尤以前牙龈多见。其次为唇、颊、舌、腭以及前庭部分。多单个发生,但亦能见多发病损。妊娠期及青春期分泌变化时能增强组织的增殖反应,使病变加重增大。开始表现为高出粘膜面的深红色肿块,表面光滑或稍有分叶,有蒂或无蒂。一般直径1cm左右。触之中等硬度,扪时不变白,但易出血、如已有纤维增生,则呈粉色,并较硬。溃疡表面常有假膜覆盖,一般脓肿不多见。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主要是通过病理诊断。

显示血管增生性肉芽肿组织,可见血管内皮增殖,形成无数毛细血管。血管间见结缔组织水肿。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如形成溃疡,则见病变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病变趋向痊愈时,则血管减少,细胞成分减少,纤维增多以利于病变愈合。

鉴别

  周缘性巨细胞肉芽肿

  为反应性增生病变。好发于牙龈或牙槽骨粘膜上,表现为暗紫色肿块。触诊发硬,肉芽肿下方可触及骨面。病理变化见肉芽组织内有大量多喝巨细胞,毛细血管多。常见出血灶。X线经常可见骨表面呈套叠状破坏。

  周缘性骨化纤维瘤

  为反应性增生病变。颜色发白,触诊发硬。无疼痛。不化脓。X线可见骨表现被侵蚀破坏。

并发症

  

预防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早期诊断,了解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感染。

  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此外,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亦可能被累及,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及时纠正咬唇等不良习惯。如病变尚未发红且小时,及时去除刺激因素,给予消炎对症治疗。一般病变可逐渐消退,不一定做手术。对于形成了溃疡性病损的患者,应局部予以消炎、止痛、促愈合治疗;对病变较大的增殖性溃疡,可手术切除。

饮食

  加强营养需要饮食丰富,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大米、小米、面粉、瘦肉、鸡蛋、鱼、虾、豆制品、各类蔬菜、水果等。饮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一定要戒烟酒。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