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是指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发放激动的频率加快所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作,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洋地黄过量、低钾血症常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重要原因。

病因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作,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伴急性感染时)、肺心病等。洋地黄过量、低钾血症常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重要原因。此外,心肌缺血、饮酒、缺氧等常为诱发因素。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常与洋地黄中毒有关。

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心悸、头晕、休克、低血压、心动过速

  AAT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发作时患者有胸闷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心率为100~180次/分钟,大多为160次/分钟,<250次/分钟。

检查

  检查项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心电图

  ①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钟;②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在Ⅱ、Ⅲ、aVF导联通常直立;③常出现二度I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④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2.心电生理

  ①心房程序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不依赖于房内或房室结传导延缓;②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③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与随后的P波形态一致;④心房超速起搏能抑制心动过速,但不能令发作终止。

鉴别

  窦性P波与异位房性P波的鉴别:高位房性P波可完全符合窦性P波的心电图诊断标准(P波在Ⅱ为正向,在aVR导联上负向,P-R≥0.12s),在心电图上仔细比较各导联上P波与窦性心律时的形态有助于鉴别,有时房性P波在某些导联上可与窦性P波相似而在同步记录的另一些导联则有区别。多导记录以区分窦性P波与房性P波有助于提高窦房结不应期及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的可靠性。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P波往往重叠于其他成分中,无法与窦性心律时进行形态学的比较。这时可用两种方法解决:①利用PEP-PED-Pv1所反应的心房激动时序进行比较(即在两个单极食管导联与V1同步记录中观察其P波波峰的时相关系);②利用单极与双极食管导联P波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进行比较。此两种方法均能更有把握地将异位房性P波与窦性P波区别开来,从而有助于房内折返性(或自律增高性)心动过速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也有助于窦房折返与房内折返所致心房回波的鉴别。

并发症

  如心动过速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或发作时间过长,会出现晕厥、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或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

  1.慢性治疗期间,药物治疗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折返环,或通过抑制触发因素,如自发性期前收缩而控制复发,药物慢性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或症状严重而又不愿或不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对于偶发、发作短暂、或者症状轻的患者可不必用药治疗,或者在心动过速发作需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对折返的抑制作用,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而被抵消,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

治疗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较为困难。迷走神经刺激不能终止发作。药物的疗效不明显。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效果不理想。

  2.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用维拉帕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似有一定的疗效。

  3.如由洋地黄引起的AAT,则应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和镁离子,应用苯妥英钠等。如果是非洋地黄引起的单源性AAT或伴有心力衰竭的AAT时,可选用洋地黄(毛花苷C)以减慢心房率和延长房室传导,降低心室率。

  4.对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及用升压药物。此外,应重点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近来有报告,采用ICD治疗对频繁发作者有明显效果。

  5.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能根治AAT,可结合心内膜起搏标测,成功率可达80%~95%,复发率约为10%。未见严重并发症报告。

饮食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不要吸烟及被动吸烟、不要喝酒也是很关键的。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