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猪囊尾蚴病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传染科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是因为猪肉绦虫的幼虫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虫寄生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肠道内孵化成为六钩蚴,经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发育成囊虫,形成本病。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

症状

  常见症状:结节、囊肿

  囊尾蚴死后可钙化,通过放射显影术可证实,囊肿触诊有波动,穿刺时抽出透明白色乳状液体。包囊数目不定,可由数个至数百个,经过缓慢,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见于躯干、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引起相应的症状。

  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虫卵或孕节。

检查

  检查项目:嗜酸性粒细胞数、补体结合试验(CFT)、沉淀反应

  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系由多层结缔组织膜所组成,内层为实质膜,内有澄清液体及幼虫,如虫已死可钙化。

鉴别

  2.汗囊瘤 成自单层结体组织膜,内含淡黄色液体,系汗液潴留所致,活检易于辨别。

  3.神经纤维瘤 较柔软,有细茎连于神经,常伴发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等,检查不见包囊及幼虫。

治疗

  (一)治疗

  包囊数目少者可行手术摘除,摘除时,包囊应完整不使破裂,或于包囊内注酒精或盐酸依米丁(土根碱)。吡喹酮20mg/┧,每天3次,共2~3天。

  (二)预后

  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饮食

  皮肤猪囊尾蚴病最好吃哪些食物: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忌辛辣刺激食物,忌发物。如鱼、虾、蟹、公鸡、牛肉、海鲜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能使炎症加重,需要注意少吃或者避免食用;忌肥腻厚味食物,如猪肉特别是肥肉等高脂肪类的食物,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