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小儿肥胖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小儿肥胖,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小儿肥胖,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与冠心病 、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小儿肥胖早期进行干预。本节主要叙述单纯性小儿肥胖( Simple obesity )。
肥胖病或单纯性肥胖(obesity)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SD)以上时,即为肥胖病,可按超重数量分为轻、中、重三茺肥胖,轻度者超过标准体重二个至四个标准差之间,中度者超过三个至四个标准差之间,重度者超过四个标准差以上
⑴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小儿肥胖。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⑵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小儿肥胖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小儿肥胖。
⑶缺乏活动: 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小儿肥胖。
⑷遗传因素:小儿肥胖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⑸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常见症状:体重偏重、影响行动、心累
检查项目:肝功、生长激素检查、体重、身高检查
肥胖小儿体重达到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有营养过度、少动史或肥胖家族史,呈均匀肥胖而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单纯性小儿肥胖。体重超过20%~30%为轻度、30%~50%为中度、> 50%为重度小儿肥胖。
本病需与继发性小儿肥胖鉴别,如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又称脑性小儿肥胖,表现为身材矮小,脂肪主要积聚腰部及下腹部,性发育迟缓,可伴眼底异常和 尿崩症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的柯兴综合征呈现身材矮、皮脂积聚呈向心性、满月脸、水牛背、四肢细,可伴 性早熟 、多毛、 痤疮 、高血压、低血钾等;以及其他继发性小儿肥胖各具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可资鉴别。
预防防止儿童小儿肥胖,应从胎儿期着手,加强孕妇营养教育,重视科学喂养、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摄食过多甜食、淀粉类及高脂肪食物。加强体格 锻炼 ,定期监测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并接受营养指导。单纯性肥胖儿每因体脂过多,将外生殖器掩盖,以致错认为外生殖器发育迟缓,应加注意。一般常怀疑过肥小儿为内分泌异常所致,实际上内分泌系统病所致肥胖比较少见,并且伴有其他症状,可资鉴别。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可引起肥胖,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但其体脂有特殊分布,以颈、颏下、乳、髋及大腿上部最为明显,手指部尖细,还有颅内病变及生殖腺发育迟缓。由于颅脑外伤所致的间脑损害,也可出现一般肥胖,但有尿崩、性功能低下及其他植物神经症状。
小儿肥胖的一级预防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社会各种组织和媒介在人群中开展普遍的社会动员,使人们对小儿肥胖有正确认识(既不麻痹,又不紧张恐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使人群中小儿肥胖的危险因素水平大大降低,从而控制肥
胖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是提高对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的识别,并及时给予医疗监督,以控制小儿肥胖的进展;
(2)婴幼儿期预防:
强调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按婴儿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在生后3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在生后4个月时,如果小儿已经成为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人过量热卡,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尽量减少奶人量,代之以水果蔬菜;用全米,全面代替精米精面的制品。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幼儿行为的手段;
(3)学龄前期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食习惯。不要偏食糖类,高脂,高热食物。养成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和劳动的习惯。比如,可以走路的场合不要坐车,上下楼要自己爬楼,不要坐电梯。养成每天都有一定体育锻炼的习惯。上述习惯的养成对一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防治成人期静坐式生活方式都有重大影响。
(4)青春期及青春早期预防:这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时期。特别对女孩,除了体脂增多,心理上的压力,担忧,冲突也增多。追求苗条体型,使不少女孩引发对减肥的错误认识,片面追求节食,禁食,盲目服用减肥食品或药品,造成损伤或死亡。这一时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营养知识和膳食安排的指导,运动处方训练的指导,正确认识肥胖等。
对于已经肥胖或可能肥胖的青年应由专业医师给予个别指导并且鼓励双亲参加,共同安排子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