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老年眩晕

老年眩晕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老年病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眩晕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是指患者在静止状态睁眼或闭目时,有动的感觉(或觉外物围绕自己在转,或觉自身在空间旋转),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病因

  前庭系统退行性改变

  老年性组织退行性改变可发生在前庭系统任何部位在一侧或两侧,研究证实老年人前庭系统可出现耳石器、壶腹脊和囊斑上皮变性、球囊膜破裂、囊斑毛细胞减少20%、壶腹脊毛细胞减少40%,内淋巴液管及内淋巴囊壁钙沉着及玻璃样便、前庭中枢神经元减少等一系列病变。由于传入的信息不对称,前庭中枢不能正确分析而出现眩晕或头晕感。

  多系统病变

  身体平衡由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相互协调维持,其中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双眼屈光不一致使视觉系统传入中枢的信号不对对称或脑血管病后位于大关节处的本体感觉系统传入中枢的信号不对称,都可使老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眩晕,所以也可以说眩晕也是一种视觉、本体感受器及前庭系统有机平衡体系的紊乱在机体的一种表现。

  中枢性眩晕多于周围性眩晕

  老年性眩晕约一半为中枢性疾病,1/4为周围性病损,表现为前庭毛细胞和前庭神经节细胞退变,有人分析64名老年性眩晕患者,其中脑病变者占36%,前庭用周病变35%,前庭中枢性病变13%,脑干缺血2%,其他占14%。国外成年人群中眩晕发病最多的良性位置阵发性眩晕(34.3%),其次是中枢前庭性眩晕(7.7%)和梅尼埃病(6.6%)。

  脑血管疾病影响大

  老年人突发的眩晕首先应考虑脑血管疾病,因为老梗死和脑出血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眩晕有是脑血管病后患者常有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使前庭系统供血不足常致眩晕,耳部症状常可早于心脑症状。但缺氧对前庭的损害比耳蜗轻,故老年人多出现耳聋、耳鸣而眩晕的发生相对较少。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好发年龄在40—66岁,椎基底层供血不足是老年人最多见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斑形成致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可为中枢性或为周围性。

症状

  常见症状:自觉身体旋转、失去平衡、身体晃动、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心慌、虚汗、跌倒

  按眩晕病变部位、发病原因分类

  (1)前庭性眩晕:存在前庭系统受损表现:眼球来回规律性颤动,步态不稳,双足踩棉花感,身体向一侧倾倒以及指物偏向,特别是并足站立,沿直线行走困难,但指鼻和跟膝、胫试验基本正常。 ①前庭周围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出现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同时存在的前庭及耳蜗症状的耳蜗前庭疾患有:

  ·迷路内: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病毒性、化脓性迷路炎、迷路瘘管,Raamsaay Hunt综合症,特发性突聋,耳硬化症,外伤性眩晕,药物中毒,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迷路外: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咽鼓管阻塞致中耳负压。

  仅为前庭疾患有:

  ·迷路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

  ·迷路外:前庭神经炎。

  ②前庭中枢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血管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唯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Wallenberg综合症、基底偏头痛、过度换气综合症。肿瘤、外伤、变性疾患:小脑脑桥角外肿瘤,小脑损害(变性或肿瘤),颞叶肿瘤,后颈肿瘤、感染、前庭性癫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颅底凹入正,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2)非前庭性眩晕: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有眼性、颈性、循环系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眩晕等。

  按眩晕的性质分类

  (1)中枢性眩晕:持续性眩晕或者平衡障碍伴不规则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头痛、复视、言语迟讷、肢体运动不协调或单侧轻瘫等;眩晕较轻、病程长,听力检查多正常,无耳鸣。

  (2)周围性眩晕:呈阵发的、周围性眩晕的发作,有正常的间隔时间;一侧耳聋、耳鸣常提示耳蜗神经被累及,病人出现症状是周围神经受损害的可靠标志。有2-10s潜伏期,病程短。

  (3)耳源性眩晕:常突然发病,患者感自身或四周景物旋转或摇摆,可因头位变动加重,持续时间较短,常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可出现规律水平性眼震、伴有恶性、呕吐等自主神经正。一般神志清楚,有自行缓解和反复发作倾向。常见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窗膜破裂、耳毒性药物中毒等。

检查

  检查项目:CT检查、经颅多普勒、脑血管造影、心电图、脑电图、血流变检查

  1、血常规、心电图、B超(椎动脉血流),颈椎X线片或CT甚至核磁共振,前庭功能及电测听等检查。

  2、椎动脉供血受阻的临床简易测试法:令患者仰卧,头后仰伸出床沿外再左右转颈,如在左右转颈时出现眼震,表明椎动脉供血受阻。

  3、冷热温度试验,多数患者呈现半规管功能过敏。

鉴别

  注意引起眩晕原发病的鉴别诊断,如颈椎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做相应检查不难排除。上述疾病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1.颈椎病:本病常伴有颈椎疼痛,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一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常伴有眩晕表现。

  2.高脂血症、高血压:由于血压、血脂增高,脑血管发生硬化,造成颅内血管脆性增加,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本病通常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有直接相关性,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亦可出现眩晕表现。

并发症

  眩晕的反复发作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此时 ,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 ,可能使脆弱的血管破裂 ,引起脑出血。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 ,平时没有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的人 ,如果出现眩晕 ,往往会同时发生致命性的脑出血。此时 ,由于血压的突然下降 ,可以发生一时性脑缺血或脑栓塞。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是脑出血和脑栓塞的先兆。除眩晕外 ,如有头重、手足麻木等症状 ,那就更危险了 ,应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预防

  老年性眩晕症患者不要一晕就用药,四“常”可有效防治老年性眩晕。

  一是常欢乐。老年性眩晕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思想乐观,保持心胸开阔,尽量避免焦躁、忧虑、紧张等心理。

  二是常运动。经常适当地开展一些体育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三是常吃素。饮食宜清淡,不吃油腻重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只要注意生活调理,就可使症状得以缓解。

  四是常检查。对于原有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纠正血压的具体数值要视原来血压而定,设法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防止血管硬化的加重。

治疗

  一、发作时嘱患者静卧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呕吐者可予静脉补液。

  二、药物治疗:

  1.镇静剂:

  (1)巴比妥类药物:鲁米那0.05-0.1克肌注,2-3次/日,用于急性眩晕发作时的临时措施。

  (2)安定:对前庭核有抑制作用,首选安定5-10毫克肌注。

  (3)氯丙嗪或异丙嗪:对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效果均好,可作用于前庭神经核区及小脑结节和蚓部,高血压者禁用氯丙嗪,血压偏低者慎用。

  2.抗组织胺类。减低机体反应阈,作用于丘脑网状结构,调节症状,常用茶苯拉明50毫克,每日3次,比苯海拉明效果好。

  3.钙拮抗剂

  (1)氯桂嗪(西比灵)能抑制前庭反应,5毫克,每晚1次。

  (2)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

  4.镇吐剂

  (1)敏克静:对迷走及前庭神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机体对组织胺的反应,25毫克,2-3次/日。

  (2)灭吐灵:主要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器和脑干网状结构,5-10毫克,3次/日。

  (3)舒必利(硫苯酰胺)有强大的神经安定及镇吐作用,10-50毫克,3次/日。

  5.抗胆碱能药

  (1)东莨菪碱:0.3毫克,必要时重复。青光眼、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慎用。

  (2)阿托品:0.5毫克,必要时重复 青光眼、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慎用。

  6.血管扩张药

  (1)烟酸:易发生皮肤搔痒。

  (2)罂粟碱30-90毫克加入5%葡萄液500毫升中静滴,10天1疗程。

  (3)培它啶:有较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内耳血流量,促进组织外液吸收,消除内淋巴水肿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液凝固作用,4-8毫克,1日3次口服或培它啶20毫克加入500毫升液体中静滴1次/日。

饮食

  1.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活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3.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可治阳虚眩晕。

  4.治肾阳虚头痛、眩晕: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