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酒中毒性痴呆
酒中毒性痴呆

酒中毒性痴呆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神经内科老年病内科针灸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酒中毒性痴呆或酒精性痴呆是酒精对脑组织的慢性直接作用所致的原发性、特征性痴呆。系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脑器质性损害,是慢性酒中毒最严重的状态。表现为震颤、谵妄、痉挛发作、急性或慢性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等。

病因

  其发生可能与酒精对脑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酒精中毒导致的痉挛、低血糖、B族维生素缺乏等对大脑的综合性损害有关。酒精对大脑损害的影响因素很多,如饮酒方式和时间、酒质量、饮食方式、头外伤史伴发肝病等。

  遗传因素。酒中毒的发生率在一级亲属中较一般人群高7倍。酒精对大脑损害的敏感性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症状

  常见症状:情感淡漠、斜视、失眠、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焦虑、小脑性共济失调、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记忆力障碍、感觉障碍

  1.酒中毒性痴呆多数患者隐匿起病,慢性病程,初期表现为倦怠感,对事物不关心,情感平淡,出现焦虑、烦躁、衣着污垢等。早期即可出现呕吐和眼球震颤。逐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躁或昏睡、眼外肌瘫痪而呈斜视。以后逐渐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或持物不稳。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或昏迷。

  2.起病急者,多因精神受刺激而突然发病。可有空间及时间定向力显著障碍,情感和行为异常,甚至出现幻觉、虚构和妄想等精神症状。

  3.约经1年多时间逐渐出现认知障碍及定向力和记忆障碍,随后学习、抽象思维、视空间、视觉运动协调及空间知觉等下降,缺乏理性及自知之明,无语言和阅读障碍。随酒中毒加重,出现记忆力丧失,不认识亲人或迷失归途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4.后期病人的个人生活能力逐渐丧失,可出现明显人格衰退,对饮酒的需求超过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全无责任感。道德标准下降,为获得酒而不择手段。病程持续数年,可合并Korsakoff综合征、Wetnicke脑病、慢性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晚期语言功能受损,仅能片言只语,最后卧床不起,尿失禁,多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检查

  检查项目:心电图、脑电图检查、肌电图、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

  1.血、尿酒精浓度的测定,有诊断及酒中毒程度评估意义。

  2.血生化、肝功、肾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

  3.心电图、脑电图、脑CT或MRI检查,有鉴别诊断及中毒程度评估意义。

  4.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5.患者脑电图可出现低波幅慢,波CT检查显示脑室扩大,脑皮质特别是额叶显著萎缩等。

鉴别

本病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痴呆,如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造成的认知、行为、记忆障碍。以及与慢性酒中毒戒断出现的意识改变相鉴别。

并发症

  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属于慢性酒中毒。最终表现为慢性酒中毒综合征,是长期(数年至数十年,通常10年以上)酗酒出现的多种躯体和精神障碍,甚至不可逆性病理损害,如肝功能损害或肝硬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或脑萎缩等。

  另外,滥用酒精对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有很大的损害作用,已证实酒精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附壁血栓形成,心肌病、心肌梗死、高血压,以及血小板数增多、凝集功能增加和纤维蛋白自发性溶解时间延长等。

预防

  宣传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加强法律监督。重视和加强酒的精神卫生宣传,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不空腹饮酒,治疗躯体或精神疾病,避免以酒代药。提倡用饮料代酒,减少职业原因导致的酒依赖。提倡生产低度酒,控制和禁止生产烈性酒,严厉打击非法造假酒的不法行为。

治疗

  除戒酒、改善营养和大剂量维生素治疗外,尚针对其他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如脑缺血、缺氧、脑外伤、慢性肝病和Alzheimer病等的治疗。其他如扩张血管药物、改善脑代谢药物、钙拮抗药等均可应用。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