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损伤性动静脉瘘
损伤性动静脉瘘

损伤性动静脉瘘

就诊科室:
心脏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由损伤导致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称为损伤性动静脉瘘。多由贯通伤引起,如刀刺伤、枪弹伤、金属碎片损伤等;亦可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如动、静脉穿刺等,损伤同时伤及邻近的动脉和静脉,形成动脉与静脉之间的直接交通。

病因

  外伤是后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贯通伤,如刀刺伤、枪弹伤、钢铁和玻璃碎片飞击伤等最为常见。受伤时,同一鞘内邻近的动、静脉均受到损伤,建立了动、静脉异常通道而形成动静脉瘘。经皮穿刺血管造影和手术时创伤也是常见的病因。一般贯通伤外口很小,邻近的肌肉和软组织阻止了血液外流,在局部软组织内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动静脉的囊壁。鸟枪、手榴弹等火器引起的外伤性动静脉瘘,动静脉之间可有多个瘘口。挤压伤亦可引起动静脉瘘。如脾、肾切除时,脾蒂、肾蒂大块结扎可发生动静脉瘘。肩部、臀部挫伤可引起局部动静脉瘘。

  其他原因引起动静脉瘘不多见。自发性动脉瘤硬化逐渐粘连、腐蚀最后穿破伴行静脉;细菌性动脉炎,停留在动脉分叉处的细菌引起动脉穿孔并通入伴行的静脉,都可能发生动静脉瘘。

  贯通伤 绝大多数后天性动静脉瘘是贯通伤引起。如各种穿刺伤,特别是高速子弹、钠铁和玻璃碎片飞击伤。在受伤的当时,同一鞘内的动脉和静脉一起受损伤。闭合性骨折由于尖锐的骨折端或碎骨片刺破邻近血管。经皮穿刺动脉造影和手术时创伤是最常见的病因。第四,五腰椎间盘靠近髂血管,作椎间盘切除手术时,易造成髂血管损伤引起髂动静脉瘘。一般贯通伤外口很小,因邻近的肌肉和软组织阻止了大量出血,在局部软组织内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动静脉瘘的囊壁。

  挤压伤 平行的动脉和静脉同时受挤压可发生动静脉瘘。医源性损伤例如脾切除和肾切除,大块结扎脾蒂和肾蒂;截肢时股动静脉结扎;甲状腺切除时,上极动静脉大块结扎,均可发生动静脉瘘。外来的暴力作用于软组织,将软组织挤压在骨骼上,如肩部、臀部挫伤可引起局部动静脉瘘,颅骨骨折可引起脑膜血管的动静脉瘘等。

  其他原因 动脉瘤逐渐产生粘连、腐蚀,最后穿破伴行静脉,甚至肿瘤溃疡破到大的血管壁都可发生动静脉瘘。

症状

  常见症状:震颤、杂音、静脉瘀血、皮肤光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

  损伤性动静脉瘘,可在损伤后立即出现,或在动、静脉破口之间的血肿机化、溶解后再发生。前者称为急性动静脉瘘,较少见,多数在慢性期才被发现。

  急性期:可在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伴有震颤和杂音等。慢性期: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各种反应,临床表现因瘘口大小、部位和发病时间而异。因高压动脉血直接流入低压的静脉,在瘘口局部可触及明显的震颤,听诊可闻及机械样杂音。由于静脉高压,瘘口近、远侧的肢体可出现浅静脉扩张。瘘口远侧的肢体由于动脉血供减少,静脉血流淤滞,而出现营养性变化,如皮肤光滑菲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甚至发生指、趾端坏疽。病变周围皮温升高,远侧皮温降低。大量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可导致心力衰竭。

检查

  检查项目:X线、动脉造影

  1.静脉压及静脉血氧含量测定

  病变部位静脉压升高,伴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见血流由动脉经瘘口流向静脉,瘘口近端动脉血流量增加,远端血流量减少;多普勒血流分析可见动脉低阻,而静脉动脉化表现。

  3.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可准确了解瘘口位置、大小及周围血管病变情况。可见静脉早期显影伴丰富侧支血管开放;瘘口近端动脉增粗、扭曲,远端动脉显影减少,甚至消失等。

  此外,对于瘘口大、时间长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功能情况。

鉴别

  需注意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由于动静脉的短路存在,动脉血可直接通过其短路回流到心脏。当动静脉瘘离心脏越近,瘘口越大时,对心脏的负担就越大。病程较长时,血压的脉压差增大,心率加快。当用手按压瘘口时,脉压差可立即恢复。心率立即下降,称为“脉搏迟缓试验”,这是动静脉瘘与假性动脉瘤鉴别的重要特征。

并发症

  对于后天性动静脉瘘患者主张早期进行手术,若准备不足,术后可发生并发症如创口出血,感染,患肢供血不足或患肢肿胀和浅表静脉曲张。如果外伤导致的血栓栓子通过瘘口,进入肺动脉则会引起肺栓塞;如果在操作时无菌术掌握不严,也可并发败血症;静脉淤滞可继发血栓形成,也可导致肺栓塞。

预防

  本病多由创伤引起,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对于一些医源性损伤例如脾切除和肾切除,大块结扎脾蒂和肾蒂;截肢时股动静脉结扎;甲状腺切除,则要求医护人员在术后仔细检查,防止动静脉瘘的发生。

  注意事项:

  1) 定期锻炼动静脉瘘侧手臂,比如按摩橡皮球或握力运动每天10次。但对于动静脉人工血管,运动不是必须的。

  2)不要穿多于紧身的衣服和佩戴过紧的首饰影响血管通路的血流。

  睡觉时,不要压迫动静脉通路。

  不要在动静脉通路侧肢体量血压。

  不要在动静脉通路取血标本,除非是有经验的血透护士。

  不要通过动静脉通路给药,除非是在透析室医护人员的允许下。

治疗

  后天性动静脉瘘一旦形成,由于动静脉之间压差大难以闭合,应早期采用有效方法治疗。以往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而今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某些大或较大的血管动静脉瘘已可用腔内支架移植物进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动静脉瘘方法很多,必须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病例类型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1.手术时机 目前由于血管外科技术的提高,主张明确诊断后早期手术。早期手术有以下优点:①周围粘连和侧支循环少,利于手术操作;②避免长时期动静脉的异常逆流,造成心脏的并发症;③避免静脉逆流而引起瓣膜功能障碍,导致下肢肿胀。

  2.手术方式

  (1)瘘口近端动脉结扎法:早在19世纪初,就有通过近端动脉结扎法治疗周围动静脉瘘,但因侧支循环可使瘘口继续存在,达不到治疗目的,且存在肢体远端缺血的可能,目前已被摒弃。

  (2)瘘口两端动静脉四头结扎术:虽然祛除了瘘口,但术后出现远端肢体血供不足,静脉回流障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肿胀等,一般不宜采用。目前只适用于肢体远端非主干动脉,且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动静脉瘘。

  (3)瘘管结扎术:适用于管状型动静脉瘘。

  (4)瘘口关闭,血管重建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中动脉的动静脉瘘。1897年Murphy首先报道通过静脉修补,动脉直接端端吻合治疗动静脉瘘获得成功,是第一例应用血管重建的病例报道。术中根据动静脉瘘的原因、部位、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经静脉切开瘘口修补术;瘘切除、动脉和静脉壁侧面缝合修补术;瘘切除、动脉对端吻合静脉侧面修补术;瘘切除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瘘口旷置、动脉旁路术等。一般认为主干动脉都需要重建,而对静脉而言,直径等于或大于腘静脉的静脉都需要重建,直径较小的单纯结扎即可。

  (5)介入栓塞治疗:适用于小的、非主干动脉的动静脉瘘,如股深动脉、髂内动脉、胫前、后动脉、腓动脉、椎动脉和一些小的分支动脉。栓塞剂包括吸收性明胶海绵、不锈钢圈、记忆合金弹簧圈、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IBCA)等,可根据情况选用。栓塞后有远端组织缺血的可能。

  (6)腔内血管内支架治疗: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通过介入方法在瘘口处动脉释放人工血管内支架,隔绝动静脉之间的血流,适用于发生在大中动脉的动静脉瘘,如锁骨下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3.手术注意事项

  (1)动静脉瘘较小,周围无粘连时,易于手术,但如瘤样动静脉瘘或合并假性动脉瘤粘连较多时,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因此,不论动静脉瘘的大小如何,均应先暴露瘘口近远端动静脉,绕以硅胶带,以便随时可阻断血流,勿须肢体近端使用止血带。硅胶带质地柔软,有弹性,对血管壁损伤远较无损伤血管钳(夹)小,具有独特的优点。

  (2)颈部动静脉瘘估计术中阻断颈总动脉血流时间较长时,可在动静脉瘘两端安置暂时性动脉分流硅胶管,瘘修补完成后拔出,这是保证脑部充分血供的可靠方法。

  (3)缝线宜采用5-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修补较间断缝合修补可靠,如采用间断缝合,针距宜小,尤其是靠近心脏的较大动静脉瘘。

  (4)为了在术中寻找瘘口,术前应确定瘘口位置并作好标记,术中再复习血管造影片,在近端动脉阻断前,用食指尖沿搏动动脉反复加压定位,如压迫后震颤减弱或消失,提示瘘口所在。阻断主要动脉后,引流静脉的张力应减低并有空虚感,如引流静脉仍充盈,说明另有瘘口存在。术中用消毒听诊器或多普勒探头检查杂音部位,对寻找瘘口有帮助。必要时也可作术中动脉造影术。

  4.术后并发症

  (1)创口出血或感染:为避免发生,术中需彻底止血。术前术后宜用预防性抗生素。

  (2)患肢血供不足:术后如有动脉远段血供不足,且逐渐加重,应及早再次手术,以免造成截肢。

  (3)患肢肿胀:由于动静脉瘘造成静脉瓣膜的破坏,致静脉功能不全,这类病人术前常已有患肢肿胀,术后功能可逐渐恢复。但如术中结扎了主要静脉,则术后会出现患肢肿胀或较术前加重,因此术中应避免结扎主要静脉或进行静脉重建。

饮食

  1、肾动静脉瘘宜食用: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注意膳食营养均衡。

  2、肾动静脉瘘忌食用:忌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理智、巧克力等。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