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亚临床甲减
亚临床甲减

亚临床甲减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亚临床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释放有障碍,甲状腺激素减少必然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抑制,引起促甲状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状腺素刺激甲状腺肿大、增生和代偿性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使血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但这是在高促甲状腺素水平下的维持的甲状腺激素正常。

症状

  常见症状:肢体水肿、表情呆滞、运动迟缓

  亚临床甲减可以出现多种类似临床甲减的症状,只是其程度较轻微而已。由于目前缺乏敏感的了解甲状腺状态的外周指标,各家报道的资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这些轻微的变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影响各种器官的功能状态,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检查

  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彩超

  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检测TT4、FT4、TT3、FT3、TSH以及TRH兴奋试验等确立诊断。

  一、一般检查 ①血常规常有轻、中度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或大细胞型。②血糖正常或偏低,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③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增高。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 ①基础代谢率降低,常在-30—-45%以下;②甲状腺摄碘率低于正常,呈扁平曲线;③血清T4降低,常在38.6nmol/L(30ng/ml)以下,FT4常<9.11pmol/L(7.08pg/ml);血清T3与FT3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轻中度患者有时可正常,血清rT3可低于0.3nmol/L(0.2ng/ml)。

  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检查 ①血清TSH测定,正常人多<10mu l="" 10="" u="" ml="" tsh="">20mu/L(20μu/ml);继发性甲减则显著降低,可<0.5mu/L(0.5μv/ml),②TSH兴奋试验,皮下注射TSh 10单位后,如甲状腺摄131碘率明显升高,提示为继发性甲减,如不升高,提示为原发性甲减。③TR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TRH200~500μg后,如血清TSH呈延迟增高反应,提示病变可能在下丘脑水平,如无增高反应,病变可能在垂体,如TSH基础值较高,TRH注射后更高,则提示病变在甲状腺。

  四、X线检查 作头颅平片、CT、磁共振或脑室造影,以除外垂体肿瘤、下丘脑或其他引起甲减症的颅内肿瘤。原发性甲减,垂体与蝶鞍可继发性增大。

  五、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 病因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有关者,患者血中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可增高。

鉴别

  亚临床甲减需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肥胖症,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等鉴别,通常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此外,还需与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的间断性依从性差,以及一些严重非甲状腺疾病的恢复期,存在抗小鼠蛋白的异种(heterophilic)抗体(此抗体在一些化验中可引起假性TSH升高)以及突变引起的TSH受体失活等导致的TSH升高相鉴别。

  1.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normalthyroid sick syndrome) 一些急性或慢性非甲状腺疾病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生成或代谢,临床表现代谢低减和交感神经反应低下,如怕冷,乏力,水肿,食欲不振,便秘等表现,测定血清T3和(或)T4低下,容易误诊为甲减,单纯T3低下称为低T3综合征,严重者还可以表现T4低下,称为低T4综合征。

  当机体严重消瘦,长期饥饿,慢性疾病和严重感染,心肌梗死等疾病,体内5’-脱碘酶活性下降,而5-脱碘酶活性上升,使体内T4向T3转化减少,向 rT3转化增多,甲状腺激素测定发现为T4,T3下降,但TSH不升高,其中T3下降更为明显,当原发疾病治愈后,T4,T3恢复正常,这与一般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甲减不同,后者TSH是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时,T3在3~4天内下降50%,但TSH不升高,当原发疾病治愈后,T3恢复正常,鉴别低T3综合征或低T4综合征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血清T3,T4下降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性措施,人为的加服甲状腺激素制剂以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必然会加剧原发疾病的病情。

  2.慢性肾炎 甲减病人因水钠潴留表现为皮肤苍白,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血胆固醇升高,有些病人还伴有尿蛋白阳性,所以常常被认为是肾病,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常常会表现甲状腺激素测定异常,主要是血清T3下降,这是机体降低代谢率的保护性反应,肾炎水肿多半是可凹性,甲减水肿多半为非可凹性,甲减和肾炎都有浆膜腔渗液,但甲减的血浆蛋白正常,而肾炎的血浆蛋白是低的,甲减病人除了水肿外常常伴有怕冷,食欲低下,皮肤粗糙,心率慢,便秘等代谢低下的表现,而肾炎蛋白尿明显,临床上只要考虑到甲减,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诊断。

  3.贫血 约有25%~30%的甲减患者表现贫血,贫血原因是多种的,甲减病人多见于女性,常伴月经量多,经期长,导致失血过多,同时食欲减低,营养不足和胃酸缺乏更加重了贫血,而贫血在中年妇女又十分常见,不被引起重视,贫血患者常常同时伴有怕冷,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所以不少甲减常常被长期误诊为贫血,而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原发甲减的甲状腺激素是低下的,TSH是升高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原发甲减贫血中有5%~10%患者因叶酸缺乏表现大细胞贫血,在铁剂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大细胞贫血的可能。

  4.浆膜腔积液 甲减发生浆膜腔积液的原因是由于淋巴回流缓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膜腔黏蛋白和黏多糖亲水性,TSH刺激浆膜腔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从而使透明质酸酶分泌增多,引起腹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关节腔积液,浆膜腔积液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两个或多个出现,甲减发生浆膜腔积液常常被误诊为结核,恶性肿瘤,尿毒症,心包炎和结缔组织病等,甲减的浆膜腔积液中蛋白含量高,细胞计数低,胆固醇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利尿药治疗不敏感,凡遇有不明原因的浆膜腔积液病人,均应测定甲状腺激素,除外甲减的可能性。

  5.特发性水肿 甲减病人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黏多糖,具有亲水性,阻塞淋巴管,引起黏液性水肿,多数表现为非可凹性水肿,病人常常因症状不特异,长期查不出原因,被误诊为特发性水肿。

  6.垂体瘤 长期甲减病人,尤其是儿童患者,垂体可以表现增大,有时会被误诊为垂体瘤;原发甲减长期血T4下降,垂体TSH细胞增生肥大,致蝶鞍增大,一些女性病人由于月经紊乱和泌乳,实验室检查发现催乳素轻度升高,被误诊为垂体催乳素分泌瘤,甲减患者由于TRH升高,TRH刺激催乳素(PRL)效应比对TSH刺激效应更强,尤其在一些流产和分娩后的妇女,测定甲状腺功能就不难将垂体瘤和甲减相鉴别,有时甲减病人由于手足肿胀,唇厚舌大,声音嘶哑,手足增大,又有蝶鞍增大,会被误诊为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但甲减病人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甲减病人怕冷,便秘,心率缓慢等症状是与肢端肥大症不同的,激素测定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7.抑郁症 甲减病人发生在老年人中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减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老年病人症状不特异,病程进展缓慢,不容易被发现,怕冷,迟钝,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和抑郁等症状,被诊断为老年性抑郁症,对抑郁症表现的老人要考虑甲减的可能性,甲减患者单纯抗忧郁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并发症

  1.高脂血症

  众所周知,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脂质代谢紧密关联。大部分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正常。然而,亚临床甲减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目前并无一致性的结论。部分研究提示,患者可伴有LDL-C升高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但这些变化远远不及临床甲减那样明显。不过,即使LDL-C或HDL-C的轻微异常,也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病人宜考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2.心功能改变

  业已证实,甲状腺激素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功能。尽管部分学者并未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心脏收缩时间间隙有异于正常人群,但多数研究显示,患者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以后,其心脏收缩时间间隙可以增加50%,而且收缩时间间隙与TSH显著正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负相关。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往往在正常范围,但是,应用L-T4治疗的患者,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

  3.神经精神异常

  亚临床甲减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改变,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症状。而且,多数患者对精神病的治疗反应欠佳。而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

预防

  1.筛查建议 推荐在老年人(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或大于35岁的人群中每5年筛查亚临床甲减患者(美国甲状腺协会);特别是孕期妇女,不孕症和排卵功能异常者;以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症状或体检提示甲状腺结节或甲减,1型糖尿病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希望妊娠的妇女需筛查亚临床甲减。

  2.治疗建议 推荐绝大多数亚临床甲减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钠(L-T4)替代治疗,特别是那些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特别是TPO-A阳性者);有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甲状腺肿大;孕妇和不孕症和排卵功能异常等患者。

  3.随访建议 对于TSH轻度升高的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那些TSH≤10.0 mU/L的患者;TPO-A阴性的患者,应密切随访,不需药物替代治疗。

治疗

  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仍有较大分歧。由于本病易于转化为临床甲减,并且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利影响,而甲状腺激素又可以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心脏功能及神经精神症状。因此,目前认为,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值得推荐的,尤其是HT引起的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特异性抗体阳性及TSH大于12mU/L者。不过,对于伴有严重心脏疾患的病人,激素替代治疗应十分谨慎。如果患者未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宜注意密切随访,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谱和血清TSH。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恢复组织内甲状腺素(T4)储存池。其用药原则是,以最小的剂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的推荐剂量为左旋甲状腺素每日1~1.7μg/kg,或者甲状腺片40~160mg/日。起始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有无合并症和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无明显临床表现和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开始即可使用全部替代剂量。但是,为慎重起见,多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对于老年和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应如此。在L-T4每日25μg的基础上,每4~8周增加25~50μg。对于Graves病应用放射性碘治疗后的病人,甲状腺激素宜采用较小剂量,因为患者体内存在甲状腺刺激抗体,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能会诱导甲亢的复发。

  甲状腺激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的疗效判定主要依赖于血清TSH。一般在治疗4~8周复查TSH及FT4,主张在3~4个月之内使病人TSH浓度达到正常水平。

  尽管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激素过量可引起亚临床甲亢,此时,患者可出现心功能改变和骨密度异常,对老年病人及绝经后的妇女尤然。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替代治疗的适应证,并注意防止甲状腺激素使用过量。

饮食

  1、限制脂肪摄入:脂肪是体内供给热能和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物质。甲减时血浆胆固醇排出缓慢,因此血浆胆固醇的浓度很高。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

  2、补充碘盐:国内通常采用每 2~10 千克盐加 1 克碘化钾,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甲减发病率明显减低。这种碘盐极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生育期妇女更应注意补充碘盐,以防后代因母体缺碘而患克汀病。但有的甲减患者是因摄入碘过多造成的,不应一慨而论,一定要辨证施治。补充碘盐,除了从碘盐中摄取,还可从碘酱油和加碘面包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中摄取。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状腺肿大。

  3、供给足够的蛋白质:每人每天供给的优质蛋白质的量至少应超过 20 克,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的平衡。一旦出现蛋白质降低,即应补充必要的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以改善病情。故应多食用蛋类、乳类、肉类、鱼肉等,并注意植物性蛋白与动物性蛋白的互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