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是细菌侵犯肾盂、肾盏及肾实质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程不超过6个月。
感染途径有两种:
①上行性感染,细菌由输尿管进入肾盂,再侵入肾实质。70%的急性肾盂肾炎是源于此途径。
②血行性感染,细菌由血流进入肾小管,从肾小管侵入肾盂,约占30%,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尿路梗阻和尿流停滞是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原因,单纯的肾盂肾炎很少见。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病名,与《内经》描述的“淋閟”,与血淋有相似之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说:“不远热至……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诸病源候论》则名“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淋病之称”。如曰:“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行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塞痛令闷绝”;“劳淋者,为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热气流入于胞”;“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脏腑。其热甚者,则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也”;“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气转于肾,流入子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亦有宿病淋,今得热而发者,其热甚则变尿血;亦有小便后如似小豆羹汁状者,蓄作有时也”。
西医病因:
任何致病菌都可引起肾盂肾炎,但绝大部分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产气杆菌、硝酸盐杆菌、厌氧杆菌及绿脓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约占60%~70%。球菌引起主要为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但较少见。正常人尿道内常有小量细菌存在,但多数为非致病菌。男性前尿道3~5cm处舟状窝处常有菌,女性尿道外段1cm处亦有细菌,中段80%有菌,近膀胱4cm处约50%有细菌,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细菌乘虚而入。此外还有下列因素:①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肥大等致使尿流不畅,细菌逆流到肾、肾盂肾小管返流感染引起肾内感染并形成疤痕。梗阻上方肾组织压力增高,压迫动脉使肾内血流量减少,肾组织抵抗力下降则更有利于感染发生和细菌繁殖。②尿路器械使用。③性生活和妊娠。④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上述诱因均可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
中医病因:
其病因根据中医文献中的有关论述:如唐·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在淋病的病因学说方面又作以下补充,提出饮酒过度和过服温补之剂亦可成淋之说,并进一步明确了淋病的病位是热结下焦。宋·陈言对淋病的病因分类,遵循了三因分类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他的“三因致病”学说。金·李东垣认为肝气横郁,郁必生火,从而也导致淋病的产生等。
发病机理:
细菌侵入泌尿系统要通过上行(逆行感染)、血行(血行感染)、淋巴路及直接蔓延四条途径,其中上行感染最为常见,血行感染次之。①上行感染:细菌由尿道外口、膀胱、输尿管逆行直达肾脏。其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健康人尿道附近及尿道内存在细菌,可经器械或导尿管带入而引起上行感染。留置导尿的患者,在 10天之后几乎全部引起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上行以女性多见,与解剖生理特点有关。②血行感染:细菌由感染灶(如心内膜炎或肺炎或皮肤疖痈等) 自血流进入肾脏引起急性肾盂肾炎。致病菌以球菌为多见。③淋巴道感染:肾脏、输尿管、膀胱的淋巴管是相通的,特别是升结肠与右肾的淋巴管是沟通的,故当盆腔器官炎症(如结肠炎、膀胱炎或阑尾炎),细菌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④直接感染:肾脏或尿路邻近器官或组织的感染,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急性肾盂肾炎。
中医病机: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膀胱湿热 多食甘肥辛热之口,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而成湿热,发为淋病。如尿热涩痛则属热淋;若热盛损伤血络,迫血妄行,小便涩痛有血为血淋。 2.肝郁气滞 恼怒伤肝,气滞不畅,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而发力气淋。 3.脾肾气虚 老年有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亦力气淋;肾气亏虚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泄,尿液浑浊,则为膏淋。 4.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虚火灼络,尿中挟血,尿热涩痛,可为血淋,可为热淋。
病理:
病理检查①肉眼所见病变单侧或双侧肾脏,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粘膜下可有细小的脓疡,于一个或数个肾乳头可见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肾乳头的,底部伸展向皮质的楔形炎症病灶。②显微镜检查,病灶内可见肾小管中有脓性分泌物,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炎症剧烈时,可有广泛性出血。肾小球一般无形态改变,但周围可有轻度白细胞浸润。上述炎症病灶可完全愈合,大的病灶可留疤痕。
常见症状:高热寒战、浑身酸痛、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伴肾区叩击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可有恶心呕吐
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寒战,发热,腰背痛(肋脊角处有明显的叩击痛),通常还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尿痛,尿频和夜尿增多,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主要有下列症状。
1.一般症状
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可有大汗等。
2.泌尿系症状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线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区叩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在上行性感染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
3.胃肠道症状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4.菌血症和脓毒血症
虽然有症状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都可并发菌血症。
5.休克和DIC
6.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2岁以下小儿如出现发热,呕吐,非特异性的腹部不适或不好动。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泌尿系B超
1.尿常规检查
(1)肉眼观察 肾盂肾炎时尿色可清或混浊,可有腐败气味,极少数患者呈现肉眼血尿。
(2)镜下检查 40%~60%患者有镜下血尿,多数患者红细胞2~10个/HPF,少数见镜下多量红细胞,常见白细胞尿(即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5个/HPF,急性期常呈白细胞满视野,若见到白细胞管型则为肾盂肾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目前,国内有用血细胞计数盘检查清洁不离心尿,以≥8个/mm3为脓尿。
(3)尿蛋白含量 肾盂肾炎时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微量-+,定量检查1.0克/24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2.0克/24小时。
2.尿细菌定量培养
尿细菌定量培养是确定有无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只要条件许可,均应采用中段尿做细菌定量培养。
3.尿涂片镜检细菌法
①不离心沉淀尿涂片镜检细菌法。②尿沉渣涂片镜检细菌法。
4.尿化学检查
此法简便易行,但是阳性率低,价值有限,不能代替尿细菌定量培养。
5.尿白细胞排泄率
尿白细胞排泄率是较准确地测定白细胞尿的方法。
6.血常规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性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轻度降低。
7.血清学检查
较有临床意义的有下列几种方法:①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抗体包裹细菌(ACB)。②鉴定尿细菌的血清型。③Tatom-Horsefall(T-H)蛋白及抗体测定。④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8.肾功能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偶有尿浓缩功能障碍,于治疗后多可恢复,慢性肾盂肾炎可出现持续性肾功能损害:①肾浓缩功能减退,如夜尿量增多,晨尿渗透浓度降低。②肾酸化功能减退如晨尿pH增高,尿HCO-3增多,尿NH4减少等。③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增高等。
9.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因肾周围脓肿而肾外形不清,静脉尿路造影可发现肾盏显影延缓和肾盂显影减弱,可显示尿路梗阻,肾或输尿管畸形,结石,异物,肿瘤等原发病变。
10.CT和B超检查
(1)CT检查患侧肾外形肿大,并可见楔形强化降低区,从集合系统向肾包膜放射,病灶可单发或多发。
(2)B超检查显示肾皮质髓质境界不清,并有比正常回声偏低的区域,还可确定有无梗阻,结石等。
中医诊断:
(1)膀胱湿热:
证候:由于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意频频、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湿热邪气侵犯于肾则见腰痛;湿热内蕴正邪相争,可见恶寒发热、口苦、呕恶,或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肝郁气滞:
证候:由于情志佛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见面红目赤,胁痛口苦;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尿热尿急,尿频涩滞,淋沥不尽,少腹满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3)脾肾气虚:
证候:多见年老体弱者,证见尿频尿热,小便赤涩但不甚,或尿色混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4)肾阴亏虚:
证候:肾阴亏虚,虚火灼络,症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唇燥,腰痛腰酸,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甚则血尿淋涩,舌红少苔,脉细数。
急性肾盂肾炎只要根据急性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等;和尿路局部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叩痛等;再结合尿细菌检查阳性和脓尿,并不难确定。
西医鉴别诊断:
在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与泌尿道结石鉴别 急性肾盂肾炎有时无明显尿路的局部症状,而其主要表现为腰痛甚至肾绞痛。此时易误诊为尿路结石。所以要详细询问病史,作尿细菌检查,腹部X线片,必要时作静脉肾盂造影,以作鉴别。
2.要与发热性疾病作鉴别 如感冒发热、疟疾、伤寒、败血症等。
3. 与腹部器官炎症作鉴别 如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
如果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及时,则很少出现并发症。并发于有潜在肾脏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致病菌常有耐药性,如不去除肾结石,尤其是合并感染的结石,否则肾盂肾炎难以控制。并发于尿路梗阻的感染也很难治愈,常演变为慢性过程,并可导致菌血症。
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产气型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但可致命的肾盂肾炎,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由致病菌(常是大肠杆菌的某一菌株)释放气体进入感染组织所致。
在得到充分治疗后,又无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可痊愈,并不引起肾脏瘢痕或持续性肾脏损害,相反在肾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尤其是并发于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持续肾脏损害和瘢痕。
肾盂肾炎主要是致病菌入侵上行性感染所致,主要措施是预防致病菌感染尿路,具体方法如下:
1.坚持每天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简便又有效的措施。
2.注意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或呋喃旦啶油膏涂于尿道口旁黏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4.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妇女,应每晚服一个剂量的抗菌药预防,可任选复方新诺明、呋喃旦啶、阿莫西林或头孢拉啶等药物中一种,如无不良反应,可用至1年以上。如发病与房事有关,于性生活后宜立即排尿,并服一个剂量的抗生素,也可减少肾盂肾炎的再发。
西医治疗:
1.休息 急性肾盂肾炎都有发热恶寒及尿路刺激症状,患者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尿路刺激症状减轻。
2.饮食 要清淡易消化,给于充分的营养和热量及维生素。增加饮水量每日应在2500ml以上。多饮水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的尿量,可促使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并能降低肾髓质及肾乳头部的组织渗透压,不利于细菌的生存。
3.控制感染 去除和控制感染灶是防止尿路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故应对盆腔炎、子宫颈炎、尿道旁腺炎、扁桃体炎及慢性结肠炎等应积极控制,如重症肾周围脓肿,抗菌药无效时,可考虑切除肾或做切开引流。
4.抗生素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由于肾实质病变严重,应选用血中浓度高的抗菌药,如红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唑等。若能同时使用尿中浓度高的抗菌药以保持尿中无菌,即能更好的控制肾盂肾炎的发展。氨苄青霉素在血和尿中均可达到杀菌浓度,用以控制上下尿路感染为适宜。一般用量4~6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2周1疗程。
5.对症治疗高热、头痛、腰痛明显者,可给退热镇痛剂。膀胱刺激症状明显者,服碳酸氢钠,每次1g,日3次,可碱化尿液,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用八正散加减。药用:瞿麦、通草、甘草梢、扁蓄、灯心草、熟大黄、滑石、车前子、石苇等;伴寒热、口苦、呕恶可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加柴胡、黄芩、法半夏、太子参;腑实熟大黄改生大黄,加枳实;湿热并重者可用八正散加苍术、茯苓。
(2)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清利湿热。
方药:用龙胆泻肝汤治之。药用: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草、通草、生地、当归、黄芩、栀子;兼少腹胀者可加川楝子、牛膝、王不留行。
(3)脾肾气虚:
治法:健脾益肾清利。
方药:如脾气虚明显,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炙甘草、太子参、知母、黄柏、当归、茯苓、陈皮、升麻、柴胡、白术、滑石(包)、通草等。如肾虚下元不固,可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药用:萆薢、菟丝子、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
前子、滑石等。
(4)肾阴亏虚:
治法:宜滋肾清利。
方药:用知柏地黄汤加味。药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滑石、通草等。如血尿明显,刺涩疼痛,可加瞿麦、扁蓄、大小蓟、牛膝、王不留行等。
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的有穿心莲、四季青、大黄、金银花、鸭跖草、马齿苋、曲莲、夏枯草、苦参、杜仲、乌柏及桉叶等,上述中药对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这些中草药在尿路感染时均可选用。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对尿感发热者有较好的功效。黄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泽泻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疗效判定:
治疗标准:急性肾盂肾炎经抗菌药治疗后, 90%可治愈。治愈标准为菌尿转阴,症状消失,并于停药后4~7天和1个月后各复查尿1次,无菌尿出现者。则认为已治愈。
预后:
急性肾盂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7~14天,热退,症状消失,很少引起死亡。通常不会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或肾功能衰竭。较严重的急性肾盂肾炎,有的可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
1.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大量饮水,每日摄入水量应在25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迅速排出。
2.调节尿液酸碱度。磺胺类、氨基甙类抗生素在碱性尿中抗菌作用增强,可多食用一些碱性食物或碳酸氢钠(小苏打);而四环素族、呋喃坦丁等药物在酸性尿中抗菌作用增强,可食用酸性食物或口服大量维生素C,使尿液酸化。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4.提供丰富的营养,包括充分的热量、数量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供给。
其他饮食注意事项:
1、限制蛋白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3~6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因此,肾盂肾炎患者应限制蛋白质饮食。在限制的范围内应选食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
2、饮食中供给充足的维生素由于限制含钾较多的食物,肾盂肾炎患者摄入的蔬菜和水果就要减少
3、限制高钾饮食当出现少尿、无尿或血钾升高时,肾盂肾炎患者应限制含钾丰富的蔬菜及水果
4、饮食中供给适量热能和脂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卧床休息。热量不要过高,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不宜多,且应以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为主,即以植物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