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肾病内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肾淀粉样变、肾脏坏死性血管炎及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病因

  既可以是疾病本身所引起,也可以是由治疗疾病的药物所引起。

症状

  常见症状:发热、关节僵直、关节肿胀、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夜尿增多、皮下结节

  1.膜性肾病

  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许多RA患者都呈非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停药后几乎所有患者蛋白尿均可获得缓解,但在最初的1~12个月内,蛋白排除可能仍将持续增高,蛋白尿消失所需时间平均为9~12个月。

  2.继发性淀粉样变

  有些患者的淀粉样沉积限于肾血管,导致血尿,伴或不伴少量蛋白尿。

  3.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

  4.类风湿血管炎

  多发生在侵蚀性关节炎及有显著结节形成的患者中,类风湿因子的滴度通常显著升高,常伴低补体血症。最显著的累及部位为皮肤和周围神经,肾脏病变亦可发生,肾活检显示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

  5.镇痛药引起的肾病

  在用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经常会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伴肾乳头坏死。

  6.肾小球基底膜变薄

  类风湿关节炎伴无症状性血尿的患者中发现其基底膜变薄,但变薄程度不如薄基底膜肾病那么显著。

检查

  检查项目:尿常规、类风湿因子、肾功能检查、血沉方程K值、血清补体C3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血尿。

  (2)肾功能检查正常或不同程度异常;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尿浓缩功能障碍为主。

  (3)血沉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少数患者血清补体C3下降。

  (4)肾活检可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

  2.血液检查

  (1)血清类风湿因子(RF)有IgG、IgM、IgA3种RF。目前所用的乳胶凝集法,检测的是IgMRF,活动期50%~80%阳性,缓解期阳性率低。

  (2)活动期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

  (3)血清ANCA部分RV患者可有P-ANCA阳性,靶抗原为MPO或其他抗原。

  (4)关节液检查细胞数2000~75000/mm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黏度低。

鉴别

  本病应与其它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肾损害相鉴别开来:

  1.原发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微型多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 临床表现及肾病理与RV相似但肾病理免疫荧光阴性。ANCA阳性率高,韦格纳肉芽肿为CANCA,抗PR3阳性,微型多动脉炎为P-ANCA,抗MPO阳性。

  2.系统性红斑狼疮 除有多系统损害之外,还有血清免疫学异常:C3下降,抗核抗体阳性,抗ds-DNA、抗smith抗体阳性鉴别不难。

  3.痛风 可有关节肿痛,多侵犯跖趾关节,高蛋白饮食后易发作,自限性。侵犯肾脏早期为间质性肾炎,晚期为肾硬化可表现蛋白尿、血尿、尿毒症。可伴痛风石、肾结石。但无多系统损害

并发症

  本病常导致多脏器受累,其主要并发症是关节破坏变形,关节隆突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中枢神经受累引起急性或慢性脑梗死或出现偏瘫。肠血管炎引发肠缺血、腹绞痛、血便,甚至肠穿孔。患者出现多发性单神经炎、皮下梗死、肺渗出、胰腺炎、小肠出血,严重肾功能不全,多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预防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肾脏损害主要有慢性炎症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毒性所致;虽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确实的病因不明,不过应该具备预防胜于治疗的概念,有效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即可防止本病肾损害的发生。

  1.加强运动、锻炼体魄 经常做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或散步等有氧运动,就能增强抵抗力减少生病。

  2.避免受到风寒、防止潮湿环境 尽可能不要受凉、淋雨或受潮,例如不要穿已湿的衣服、鞋子或袜子,不要住太过潮湿的地方,不要暴饮冰水等。

  3.避免过度疲劳 除了饮食有节之外,应当尽量让自己不要太过劳累,使身体产生疾病,懂得适度的工作和休闲。

  4.保持心情愉悦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有时候是因心理上或精神上受到刺激、过度悲伤而罹患此症,所以调节心情十分重要。

  5.预防和控制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常于患有扁桃体炎、鼻窦炎或是龋齿等感染后发生,所以应预防各种疾病感染,一旦出现应早期治愈。

治疗

  主要是对原发病的治疗。对合并的肾脏损害,如因治疗药物金制剂或青霉胺等所致的蛋白尿,则必须停止使用。对于淀粉样变,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控制炎症反应可缓解症状,减轻蛋白尿。类风湿血管炎引起的严重肾脏病变,需要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积极治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肾损害,如已不可逆转,则应进行透析治疗。

饮食

  1、 组成:马钱子30克,地鳖虫、地龙、全蝎各3克,朱砂0.3克。

  做法:先将马钱子用土炒至膨胀,再放入香油炸至有响爆之声,外观呈棕黄色,切开呈紫药色时取出,与地龙、地鳖虫、全蝎共研细末,后放入朱砂,制成蜜丸40粒。

  用法:每晚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后一周效果不明显,则可于每日早晨时加服1粒。

  2、 组成: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乌鸡一只。

  做法:将乌鸡洗干净,去内脏,将上述中药放入鸡腹中,入锅内煮熟即可(不需放盐)。

  用法:食鸡肉喝汤。

  3、 组成:金刚刺15g 广地龙15g 蜈蚣l条 黄芪40g 桂枝12g 海风藤12g 威灵仙12g 甘草l0g。

  做法:加水煎服。

  用法:1日1剂,20剂为一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4、 组成:黄芪50g 白术15g 当归12g 炒白芍15g 杜仲12g 桑寄生15g 怀牛膝15g 薏苡仁30g 穿山甲15g 白芥子12g

  鸡血藤30g 威灵仙15g 甘草l0g 蠲痹散:川乌30g 草乌30g 麻黄30g 桂枝20g 羌活30g 川芎20g 白芷115g 细辛20g 威灵仙30g

  红花15g 姜黄15g 制乳香15g 制没药15g。

  用法:水煎2次,混匀取药液600ml,于饭后温服200ml,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

  5、 组成: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已、滑石、连翘各20克,桂枝、姜黄、黄柏、桑枝、苍术、海桐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完。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