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左右,且多发生于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常为多发伤的一部分。肩胛骨体部骨折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或火器伤引起。
(一)发病原因
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或火器伤引起。
(二)发病机制
肩胛体部骨折主要为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或火器伤直接损伤肩胛骨体部,多为粉碎性骨折,有时亦有横行或斜行骨折,因肩胛骨前后均有肌肉保护,多无明显骨折移位,但须注意有无肋骨骨折或胸腔脏器伤。
常见症状:疼痛、关节肿胀、肌肉痉挛、肩关节活动受限、颈肩痛、持续性剧烈的肩痛
1.疼痛 限于肩胛部,肩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其压痛部位多与骨折线相一致。
2.肿胀 需双侧对比方可发现,其程度视骨折类型而定。粉碎性骨折者因出血多,肿胀明显易见,甚至皮下可有淤斑出现。而一般之裂缝骨折则多无肿胀。
3.关节活动受限 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以外展为甚;并伴有剧痛而拒绝活动。
4.肌肉痉挛 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等因骨折及血肿刺激而出现持续性收缩样改变症状。
1.外伤史 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2.临床表现 以肩胛部肿胀、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
3.影像学检查 要求清晰的X线平片(前后位、侧位及切线位),大多可获得确诊,对诊断困难者可借助于CT扫描;在影像学检查中尚应注意有无胸部伴发伤。因此,常规而清晰的全胸片是不可缺少的。
检查项目: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CT检查
诊断标准
1.外伤史
一般均较明显,应详细询问。
2.临床症状特点
检查肩部及腋窝部肿胀,压痛,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加重,骨折严重移位者可有肩部塌陷,呈“方肩”畸形,但并非有关节脱位。
3.影像学检查
常规X线平片多可显示骨折线,对X线显示不清者,可行CT扫描检查或加照斜位片。
鉴别诊断
骨折严重移位者,出现方肩,需与肩关节脱位鉴别,此时伤肢无外展,弹性固定情况。
并发症有:
a)肩关节外展受限,好发于肩胛颈骨折,主要是三角肌损伤粘连;
b)创伤性关节炎,见于肩胛盂窝、盂缘骨折;
c)肩袖损伤,其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强调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应重建肩袖功能;
d)异位骨化发生于软组织损伤重,有血肿形成或手术时剥离过重的关节周围;
e)肱骨头肩峰撞击征,肩峰骨折畸形愈合所致;
f)血管神经损伤,单纯肩胛骨骨折损伤不多,但手术时易累及。如术中显露外侧缘需将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分开,需注意两组神经血管束,肩胛上神经绕行通过冈上切迹,腋神经和血管绕过肱骨颈;钢板不应超长,侵入冈盂切迹易压迫或磨损肩胛上神经;内缘切断肌肉附着点时,勿损伤大小菱形肌深面肩胛背神经。
(一)治疗
1.无移位者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患侧上肢吊带固定,早期冷敷或冰敷,后期热敷、理疗等。制动时间以3周为宜,可较早地开始肩部功能活动。
2.有移位者 利用上肢的外展或内收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多采用外展架或卧床牵引将肢体置于理想对位状态固定。需要手术复位及固定者仅为个别病例。
(二)预后
一般均良好,即使骨块有明显移位而畸形愈合者,亦多无影响。除非错位骨压迫胸廓引起症状时方考虑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