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但众多的研究证明,不是所有哮喘病人都有明确的免疫学变化,反之,也不是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均发生哮喘。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多数始发于4~5岁以前。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1.过敏原
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 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现已证明合胞病毒感染可因发生特异性 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而发生喘息。其他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局部感染也可能是诱发因素。②吸入物 通常自呼吸道吸入,国内应用皮肤试验显示,引起哮喘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羽毛等,亦有报告接触蚕发哮喘,特别是螨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儿童期对螨的过敏比成人为多,春秋季是螨生存的最短适宜季节,因此尘螨性哮喘好发于春秋季,且夜间发病者多见。此外,吸入变应原所致哮喘发作往往与季节、地区和居住环境有关,一旦停止接触,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③食物 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以婴儿期为常见,4~5岁以后逐渐减少。
2.非特异性刺激物质
如灰尘、烟(包括香烟及蚊香)、气味(工业刺激性气体、烹调时油气味及油膝味)等。这些物质均为非抗原性物质,可刺激支气管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及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和支气管痉挛,长期持续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有时吸入冷空气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有学者认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也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增加重要原因之一。
3.气候
儿童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
4.精神因素
儿童哮喘中精神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虽不如成人为明显,但哮喘儿童也常受情绪影响,如大哭大笑或激怒恐惧后可引起哮喘发作。有学者证明在情绪激动或其他心理活动障碍时常伴有迷走神经兴奋。
5.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遗传性,患儿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6.运动
国外报道约90%哮喘患儿,运动常可激发哮喘,又称运动性哮喘,多见于较大儿童,剧烈持续(5~10分钟以上)的奔跑以后最易诱发哮喘,其发生机理是免疫性的。
7.药物
药物引起的哮喘也较常见。主要有两类药物,一类是阿司匹林及类似的解热镇痛药,可造成所谓内源性哮喘,如同时伴有鼻窦炎及鼻息肉,则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其他类似药物有消炎痛、甲灭酸等。引起哮喘的机理可能为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cAMP含量减少,释放化学介质引起哮喘,这类哮喘常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青春期后发病见少。另一类药物为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心得安、心得平等可阻断β受体而引起哮喘,此外很多喷雾吸入剂亦可因刺激咽喉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如色甘酸钠、痰易净等,其他如碘油造影,磺胺药过敏也常可诱发哮喘发作。
常见症状:喘息、哮鸣音、气喘、剧烈运动后哮喘、小儿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手指发绀或坏死、口唇发绀、呼吸道狭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哮喘起病可因不同年龄,不同诱因有所不同,婴幼儿哮喘多数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诱发,起病较缓,而儿童哮喘多由吸入变应原诱发,起病较急。哮喘发病初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出现喘息症状,喘息轻重不一。轻者无气急,双肺仅闻散在哮鸣音和呼气时间延长;重者出现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端坐呼吸,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唇、指甲端发绀以及意识模糊等病情危重表现。体检时可见三凹征。呼气时肋间饱满,叩音两肺呈鼓音,肝上界下移,心界缩小,表现有明显的肺气肿存在,全肺可闻及哮鸣音,如支气管渗出较多,可出现湿性?音,严重病例由于肺通气量极少,两肺哮鸣音可以消失,甚至听不到呼吸音。哮喘一般自行或给予药物后缓解。本病为反复发作,部分病人有明确的季节性,夜间发病较多。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症状可完全消失,少数患儿有夜间咳嗽、自觉胸闷不适。
1.婴幼儿哮喘的特点
(1)日间或夜间咳喘明显,运动后加重。
(2)病理上以黏膜肿胀、分泌亢进为主,哮鸣音音调较低。
(3)对皮质激素反应相对较差。
(4)易患呼吸道感染。
2.儿童哮喘的特点
(1)多在2岁以后逐渐出现呼吸道过敏。
(2)发病季节与变应原类型有关。
(3)有明显的平滑肌痉挛,哮鸣音音调高。
(4)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点
(1)长期咳嗽,无喘息症状。
(2)咳嗽在夜间或清晨以及剧烈运动后加重。
(3)抗生素治疗无效。
(4)支气管扩张药及糖皮质激素有特效。
(5)部分患儿存在呼吸道过敏。
(6)一些患儿最终发展成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根据年龄和临床表现不同分成3种: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
3.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3次。
(2)发作时肺部有哮鸣音,呼气延长。
(3)有特应性体质(湿疹,过敏性鼻炎)。
(4)有哮喘家族史。
(5)除外其他喘息性疾病。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治疗性诊断。
4.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
(2)发作时两肺有哮鸣音,呼气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
(4)除外其他原因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5)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者,可作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试验:用β2受体激动药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01ml/kg,最大量不大于0.3ml/次,15min后,观察有无明显疗效。
5.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夜间,清晨,运动,痰少,无感染)。
(2)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必须标准)。
(3)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气道呈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5)除外其他慢性咳嗽原因。
检查项目: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痰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儿童支气管镜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与病毒感染有关,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尖棱结晶(Charcort-Leyden结晶体),黏液栓(Curschmann螺旋)和透明的哮喘珠(laë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血气分析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可用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可做皮肤过敏试验判断相关的变应原,但应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5.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6.肺功能检查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7.其他 必要时可做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1.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急性肾炎并发严重循环充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药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气管内膜病变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3.气管异物 参见气管支气管异物。
4.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水泡音。
5.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6.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受限,使生命质量下降,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对家人的生活发生负面影响。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或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脏病,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只要能够合理的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部分:
1.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2.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
3.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4.定期随访保健。
5.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1.治疗原则
为急性发作时采用多种措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感染。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类固醇。所用药物种类和剂量取决于哮喘发作的严重性。上述治疗措施对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哮喘都是有效的。
2.平喘药物
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拟交感胺类和共碱类。拟交感胺类药物根据其对细胞受体(α或β)作用不同而异。其作用主要是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从而稳定细胞膜,抑制生物介质释放和减轻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及水肿,达到舒张平滑肌的作用;茶碱类药物则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不能很快分解为5'AMP,而维持细胞内cAMP的浓度,从而达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1)常用似交感胺类药物 兴奋α受体和β1受体药,应用后可出现面色苍白、头痛、呕吐、心悸、心律不齐和血压增高等副作用,已逐渐被β2受体兴奋剂替代。而后者对β2受体有高度选择性,治疗剂量能显著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而对心脏等方面作用较少,但亦有时表现轻度恶心、呕吐、偶可因刺激骨骼肌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心悸。长久使用,可产生耐药性。
(2)茶碱类药物 是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临床应用的氨茶碱,为茶碱乙二胺复盐(含茶碱 80%~85%)。急性发作者,如口服无效,可由静脉注入,以5%~10%葡萄糖液稀释,在30分钟内缓慢注入。如已采用氨茶碱治疗。(在6小时内),应将剂量减半。以后可给予维持量。1~9岁小儿,可选择氨茶碱静点,有条件时应测氨茶碱血浓度,治疗哮喘的有效血浓度为10~20μg/ml。每6~8小时给药一次。有条件的单位应监测氨茶碱血浓度的峰值与谷值,寻找最佳投药方案。病情稳定后,可每隔2~3月监测浓度一次。
(3)抗胆碱能药主要有 ①异丙托品 为阿托品的异丙基衍生物,对气管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能阻断迷走神经胆碱纤维引起的支气管取长补短收缩作用。主要作气雾吸入。婴儿疗效优于学龄儿童,治疗剂量一般不引起分泌物黏稠,不干扰纤毛的清除力。有人推荐抗胆碱能药和β2兴奋剂联合应用,可提高平喘疗效较好。②东莨菪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改善通气功能和镇静作用。可肌注或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点,同时亦有减慢心率和轻度降压作用,对伴有心动过速者可减少氨茶碱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4)α受体阻滞剂 常用制剂为酚妥拉明它可扩张小血管,缓解肺动脉痉挛,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扩张痉挛的支气管,对疏通肺循环,调节通气/血流比例有效。常与β受体兴奋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稳定溶酶体酶等作用,不但能使痉挛的支气管扩张,而且可消除气道炎症反应。过去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哮喘持续状态和慢性顽固性哮喘发作病人,但在重症发作时也可静滴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一般病情好转后改用强的松等口服,并逐渐减量维持。长期口服皮质激素的弊端是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损,一旦停药或减量有时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或再次诱发哮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体质有关,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小儿支气管哮喘需要抗过敏治疗,可以服用扑尔敏,多吃蔬菜水果,注意保暖。
增加营养,多锻炼身体。不要吃易过敏的食物,如辛辣饮食、海产品等,易过敏的食物也是较多的。应该以流质食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