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健康中国-活动图
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就诊科室:
疼痛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自枕外粗隆至腰部,在棘突后方均有棘上韧带相连,其纤维长。一般表现为较粗厚的项韧带,对枕颈部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在胸段,棘上韧带较薄弱;而腰部的棘上韧带亦较强壮,但于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以致易引起其深部的棘间韧带损伤。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因突然使脊柱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多因突然使脊柱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因此,好发于重体力劳动时或激烈的运动场上。断裂时患者可自觉有一突然响声,随之腰部似“折断”状,失去支撑感,好发于下腰部。严重者常与棘间韧带同时损伤。

症状

  常见症状:脊柱扭伤或慢性损伤史、脊柱中间部位棘突疼痛、弯腰受限、下蹲受限

  1.疼痛 于断裂之局部多有剧烈疼痛,尤以前屈时痛觉更甚,后仰时可减轻,故患者喜采取“仰首挺腹”样姿势。

  2.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以前侧弯屈及旋转受限为明显。

  3.压痛 于断裂之棘间韧带处有明显压痛;对体瘦患者检查时,如触及断裂之棘间隙处时,可有凹陷感。

  1.外伤史 多于前屈状态下损伤。

  2.临床特点 参见临床表现。

  3.封闭试验 用1%普鲁卡因5~10ml对痛点行封闭后,上述症状迅速消失者为阳性(但麻醉有效期过后又复现)。

  4.X线平片 无特殊所见。

  5.磁共振 可清晰地显示韧带断裂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

  检查项目:X线检查

鉴别

棘上韧带损伤常与棘间韧带同时损伤,因此要与单纯棘间韧带损伤相鉴别。

棘间韧带损: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并发症

  可并发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治疗

  (一)治疗

  1.轻者 卧木板床休息3~5天后,仰伸位用石膏腰围、背心固定6~8周,同时进行腰背肌锻炼。

  2.重者 可行手术探查及修补术,拆线后行石膏腰围固定6~8周,并逐渐下床活动。后期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预后

  一般预后尚可。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