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
常见症状:瘀血、压痛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及锁骨的异常活动。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检查项目:CT检查、普通透视检查(透视)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像。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像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像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多用于复杂的桡骨骨折,如波及关节面及肩峰的骨折。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1.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为胚胎发育中锁骨内、外两个骨化中心未能正常融为一体所致。新生儿表现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有假关节活动和包块。多发生在右侧锁骨。随年龄增长,局部畸形加重。应与产伤所致锁骨骨折相鉴别。X线像表现为锁骨中外1/3处假关节形成,两骨折端接近并表现为鳞茎状的团块,不产生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长期随访对锁骨长度的发育,肩锁、胸锁关节均无影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锁颅发育不全为家族遗传性膜内成骨发育异常的疾患 可累及锁骨、颅面骨以及骨盆、脊柱、手、脚骨的发育,造成相应的畸形。临床表现为锁骨全部或部分缺如。X线像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不同,骨两端有较大的间隙,骨端逐渐变细。同时伴有颅骨、骨盆环缺失,颌面骨发育小等畸形。
3.锁骨内端骨骺分离 锁骨内端骨骺骨化较晚,闭合最迟。因此幼儿及青少年锁骨内端外伤时,较少发生胸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而更易发生骨骺分离。骨骺分离在X线像上表现为胸锁关节脱位的征象。
4.肩锁关节脱位儿童的锁骨外端骨折在临床上及X线像有时也难与肩锁关节分离相鉴别。必要时需用断层X线像或CT检查。
5.另外,本病易误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或肋骨急性骨髓炎。故诊断进应仔细检查局部有无骨擦音、肿胀和压痛反应。若有可疑则行X线检查。
6.还应与颈椎畸形、颈椎外伤半脱位及颈髓肿瘤相鉴别。
1.邻近的骨与关节损伤 可合并肩锁、胸锁关节分离、肩胛骨骨折。当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移位骨折时,由于上肢带失去骨性的支撑连接作用,骨折端明显不稳。
2.胸膜及肺损伤 由于锁骨邻近胸膜的顶部和上肺叶,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造成气胸及血胸。合并气胸的发生率可高达30%。
3.臂丛神经损伤 锁骨骨折移位时可造成臂丛神经根的牵拉损伤。损伤部位常在锁骨上,颈椎横突水平,或神经根自脊髓分支处。骨折块的移位也可在局部造成臂丛神经的直接损伤,构成尺神经的分支常易受累。
4.血管损伤 锁骨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可见于较大暴力、骨折明显移位时。偶也见于锁骨成角畸形或青枝骨折时。常易受累的血管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腋动脉及肩胛上动脉损伤也有时发生。血管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为撕裂伤、血管栓塞、血管外压迫或血管痉挛等。
血管造影对诊断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性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5.骨折不愈合 锁骨骨折不愈合较为少见。锁骨骨折不愈合多见于成年人,中1/3约占75%,外1/3不愈合者约占25%。一般认为伤后4~6个月,临床及X线像未能达到正常的骨折愈合进程,即诊断为骨折不愈合。
6.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
本病多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特殊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肩关节活动的牵拉,锁骨骨折不易维持整复位置,可发生畸形愈合,但很少妨碍功能。除非手术复位,一般患者不需住院。
视骨折类型、移位程度酌情选择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多为儿童,对无移位者以“8”字绷带固定即可,对有成角畸形者,复位后仍以“8”字绷带维持对位。对有再移位倾向的较大儿童,则以“8”字石膏绷带为宜。
2.成年人无移位的骨折
以“8”字石膏绷带固定6~8周,并注意对石膏的塑形以防发生移位。
3.有移位的骨折
均应在局部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之后再施以“8”字石膏固定,其操作要领如下:患者端坐,双手叉腰挺胸、仰首及双肩后伸。术者立于患者后方,双手持住患者双肩前外侧处(或双肘外侧)朝后上方用力,使其仰伸挺胸,同时用膝前部抵于患者下胸段后方形成支点,如此可使骨折获得较理想的复位。在此基础上再行“8”字石膏绷带固定。为避免腋部血管及神经受压,于缠绕石膏绷带的全过程中,助手应在蹲位状态下用双手中指、示指呈交叉状置于患者双侧腋窝处。石膏绷带通过助手双手中指、示指缠绕,并持续至石膏绷带成形为止。在一般情况下,锁骨骨折并不要求完全达到解剖对位,只要不是非常严重的移位,骨折愈合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开放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有喙锁韧带断裂的锁骨外端或外1/3移位骨折;骨折不连接。内固定方法可视骨折的类型和部位等不同,选择“8”字钢丝、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
1、 锁骨骨折食疗法
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2)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3)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4)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5)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6)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7)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8)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9)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2、锁骨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盲目补充钙质:对于锁骨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骨折后大量摄入肉骨头,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锁骨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锁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4)忌不消化之物:锁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6)忌过食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
8)锁骨骨折禁饮果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