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于任何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及治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死亡的病人,一般常见于急性白血病、高度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于实体瘤病人,如小细胞肺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等。肿瘤溶解综合征具有以下特征: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而导致的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少数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医生应判断出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危患者,加强预防和检测,一旦发现立即开始治疗。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因:
肿瘤溶解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中,亦可见于其他各种恶性肿瘤中。与肿瘤溶解综合征相关的恶性肿瘤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乳腺癌、睾丸癌、Merkel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肿瘤细胞溶解后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产生的以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为特点的临床改变。多见于恶性度高,生长迅速,瘤体大,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在肺癌患者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某些抗癌药物可诱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如VP一16、顺铂、高三尖杉酯碱、a干扰素等。
大多数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主要依赖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具有高增殖率的肿瘤、体积较大的肿瘤及对细胞毒药物高度敏感的肿瘤,开始治疗时常导致细胞破坏.细胞内阳离子、阴离子、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产物释放到细胞外液。尿酸、钙离子、磷、钾及尿素氨的浓度增加超过了通常人体的调节机制,从而导致与肿瘤溶解综合征相关的临床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细胞内核酸的代谢及快速释放所致。嘌呤核酸分解为次黄嘌呤.之后为黄嘌呤,最后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代谢为尿酸,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每天通过肾脏排出近 500mg的尿酸。尿酸的pKa值为5.5~5.7,几乎不溶于水。在正常浓度和血液生理性pH值环境下,超过99%的尿酸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甚至在治疗开始前即出现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尿酸浓度的增高增加了尿酸结晶在肾集台管及远端小管沉积的危险性。而尿酸在肾小管的沉积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继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脱水、肿瘤所致的尿路梗阻、既往有肾功能不全史及肾毒性药物使用(如氨基糖苷类)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性。
高磷血症亦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内的磷快速释放所致,这些肿瘤细胞内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可达正常细胞的4倍。最初,肾脏能够通过增加尿磷排出厦减少小管对磷重吸收以排出因肿瘤细胞溶解而增加的血磷。但是,最后小管转运机制饱和,不能维持血浆正常磷的水平。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时,钙离子在肾小管沉积后,高磷血症又会进一步加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随着磷的沉积.血清钙离子浓度迅速降低,继发于肿瘤溶解的低钙血症可出现严重的肌肉痉挛、强直及心律失常。
由于肾脏不能清除肿瘤细胞溶解所释放出的高浓度细胞内钾而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致死性井发症之一。
肾功能损害及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导致血尿素氮升高。而且.血尿素氮的升高与血磷升高相平行。严重的血尿素氮升高可引起血小板功能缺陷、细胞免疫缺陷及炎症性心包炎。
常见症状:皮肤破溃、组织肿胀、组织疼痛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代谢异常程度有关,轻症者可无明显不适感。
轻度高尿酸血症仅表现为少尿、厌食、乏力、头晕和头痛等不适: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可以出现无尿、贫血、呕吐、腹泻及呼吸深长等临床表现。高钾血症可引起感觉异常、四肢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呼吸困难.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可导致指端感觉麻木、刺痛、面肌及手足痉挛,并可引起意识障碍。
症状广泛而无特异性,其严重程度和释放入血内的肿瘤细胞内成分水平、起病急缓、基础疾病程度相关连。可表现为高钾、高磷酸盐、低钙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应症状。
检查项目:CT、组织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性抗原
高钾血症是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致死性井发症之一。
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化疗前24小时开始给予别嘌呤醇600mg/d,口服,持续用药1-2天。此后可给予别嘌呤醇,每日300mg口服。对于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给予相同剂量的别嘌呤醇,并需要碱化尿液(pH>7),静脉输注含0.4%碳酸氢钠的溶液和利尿剂,使尿量维持在100-150mL/h。在给予足够液体后,如果未达到理想尿量,可静脉给予呋塞米20mg。若尿pH<7.0,增加碳酸氢钠用量或每日四次口服乙酰唑胺250mg。
确诊后,必须给予足够的半生理盐水水化治疗,口服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高磷血症。
可用多种方法治疗高钾血症,但从机制上可分为两种式:
一是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葡萄糖、胰岛素或碳酸氢钠),一是使钾快速排出体外(速尿促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聚苯乙烯磺酸钠树脂促其通过肠排出)。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钙血症者,应做心电图检查,并长期监测心律,直至高钾血症纠正。对继发于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潜在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静脉给予钙剂保护心肌。推荐的治疗方法如下:
1.血清钾不高于5.5mmol/L,增加静脉输液量,生理盐水和静脉给予呋塞米一次(20mg)即足够。也可用碳酸氢钠2安瓿(89mmol/L)替代生理盐水加人1升5%葡萄糖或水中给予。
2.血清钾水平在5.5-6.0mmol/L之间,增加静脉输液量和呋塞米的用量,并口服聚苯乙烯磺酸钠树脂30g和山梨醇。
3.血清钾水平高于6.0mmol/L或有明显心律失常者,应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首先静脉给于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然后增加静脉液体输入量及呋塞米剂量加50%葡萄糖20mL和10单位的普通胰岛素。亦可口服聚苯乙烯磺酸钠树脂和山梨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病人或左心室功能减退的病人禁用。透析可用于顽固性高钾血症。